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進擊吧!有智慧的大豆--創造出大家都愛的大豆--02
心疼的逼逼啵啵聲
只是這麼久的歲月後,難免出現一些因機械而導致部分品種混雜,尤其大豆是種自交作物,農民幾乎都自行留種,更容易出現這種狀況,這是人為的部分。
此外,在自然環境下,時間久了也難免會出現一定比例的自然突變,產生一些變異,導致植株的成熟度有所差異,不利於機械採收。而若是為了要等所有植株成熟一致,則會讓部分過熟而豆莢於田間裂開,造成損失。
「如果要等到植株完全成熟的話,走進田裡會可能聽到逼逼啵啵的裂莢聲。」花蓮區農改場前任助理研究員蔡秉芸這樣形容,「感覺蠻心疼的!」
因此幾年前農友開始向花蓮區農改場反應,花蓮1號出現成熟期不一致、以及裂莢的問題。
而農改場也將這些問題列為優先解決,制定大豆品種改良的短中長期策略。
首先是短期策略,進行品種的純化,讓成熟期能夠一致,期望在新品種育成前可供轄區農友使用;中期策略則是進行大豆花蓮1號的裂莢性改善,利用分子輔助回交育種(MABC),可大幅縮短育種期程的特點,進行抗裂莢性基因的導入。
最後,長期策略則是使用雜交育種的方式,進行優良親本的雜交、篩選等育種流程,搭配現有新技術的使用,精準育種,以增進農民的收益。
於是純化便這麼展開了。
從106年二期作開始進行單株選拔,經過107、108年的株行試驗,篩選出成熟度均一的花蓮1號純系,快速解決因成熟度不均,而使田間耗損較多且機械採收侷限的問題獲得改善,利於東部大豆農友栽培,健全產業發展,藉以改善產業發展,導向友善、有機的栽培方式。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豆類 > 豆類營養與肥培管理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豆類 > 豆類-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業行銷 > 農業行銷-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工程類 > 農業機電 > 農作機電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 農業發展
- 苗栗區農業專訊第103期 - 蠶沙之健康飲品加工應用112/09/21
- 洋蔥採收機械田間作業示範觀摩會112/09/13
- 花蓮區農情月刊--跨域合作 本場與農糧署共同為轄區文旦產業打拼112/08/25
- 花蓮區農情月刊--美國眾議員來訪 了解本場專為小農開發的省工新技術112/08/25
- 花蓮區農情月刊--找回原力 綱要計畫期中審查與共識會議在臺東--02112/08/25
- 花蓮區農情月刊--找回原力 綱要計畫期中審查與共識會議在臺東--01112/08/25
- 苗栗場農情月刊第285期 - 農業部苗栗農改場揭牌 要做的對、做得更好 為農民打拼112/08/21
- 苗栗場農情月刊第284期 - 秋作大豆穩定產量之關鍵~播種期排水策略112/07/18
- 苗栗場農情月刊第284期 - 立法院三讀通過農業部組織法 農委會升格農業部112/07/18
-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改制25週年機關誌-重要業務與成果-地區及特色作物112/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