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於玉米改良之分子標誌:文獻回顧 (文獻摘要譯文)
應用於玉米改良之分子標誌:文獻回顧 (文獻摘要譯文)
玉米為具有廣泛適應性及最終用途的重要榖類作物之一,而該作物的大量歧異性(diversity)係導因於其動態基因組(dynamic genome)(重複序列;repetitive elements)。在無法使用分子標誌的地區,過去傳統育種雖已對玉米改良產生顯著貢獻,然亦同時遭遇到某些限制。分子標誌則可透過「間接選拔(indirect selection)」及「不受生育時期與外界環境影響」等特性,解決上述傳統育種的限制。此外,相較於外表型選拔(phenotypic selection)而言,基於分子標誌進行選拔則更具效率與經濟效益。將分子標誌導入玉米育種過程當中,已為該作物新增其他改良途徑,特別是對於有關品質、農藝性狀、生物性及非生物性逆境之複雜性狀而言。分子標誌基本上有助於種原鑑定(germplasm characterization)、遺傳歧異度評估(genetic diversity assessment)、雜種優勢群劃分(heterotic grouping)、雜種優勢預測(heterosis prediction)、高密度遺傳圖譜建構(construction of highly dense genetic maps)、基因定位及釣取(gene mapping and tagging)、分子標誌輔助選拔(marker-assisted selection),以及基因體選拔(genomic selection)。除此之外,其可作為新品種在可區別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及穩定性(Stability)鑑定(簡稱DUS characterization)上的有效標準,亦有可能被利用在各式生物性及非生物性逆境之逆境記憶育種(memory stress breeding)中。因而在高通量定序平台持續演進下,未來分子標誌仍將對於玉米改良十分有用,並從而維護全球糧食及營養安全。
譯自:Mukesh Choudhary., et al. “Molecular Markers in Maize Improvement: A Review". Acta Scientific Agriculture 6.9 (2022): 55-70. DOI: 10.31080/ASAG.2022.06.1180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玉米 > 玉米-其他
- 苗栗區農業專訊第104期 - DNA分子標誌於草莓育種之應用112/12/07
-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111年年報-大豆品種耐淹水SSR 分子標誌建立112/10/16
- 花蓮區農情月刊--紅到臺南 硬質玉米也要無人機投放寄生蜂蜂球防治秋行軍蟲112/02/18
- 花蓮區農情月刊--天敵防治玉米秋行軍蟲,從蜂球製作到施放 本場開發機械自動化 一次就到位--02111/12/13
- 花蓮區農情月刊--天敵防治玉米秋行軍蟲,從蜂球製作到施放 本場開發機械自動化 一次就到位--01111/12/07
- 氣候變遷適應:玉米、小麥及水稻之氣候適應育種 (文獻摘要譯文)111/10/30
- 去雄方法對於圖爾達市之玉米雜交親本種子產量影響 (文獻摘要譯文)111/10/22
- 利用土壤濕度監測及模型建立提升玉米灌溉效能 (文獻摘要譯文)111/10/10
- 氣候智慧型(Climate-Smart)玉米育種:叢枝菌根菌共生在增進產量、生物性與非生物性逆境抗性,以及碳、氮匯聚效率上之潛力(文獻摘要譯文)111/10/08
- 國內高粱生產概況及其分子標誌相關應用簡介.pdf11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