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蠶桑新聞報報 / 哈燒消息 / 家蠶新用途 可製北冬蟲夏草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家蠶新用途 可製北冬蟲夏草
發文日:100/04/13

     「冬蟲夏草」是稀有而珍貴的中藥材,原產地為中國大陸青藏高原,但坊間普遍使用,經人工大量挖採後,來源已日益缺乏,價格更是水漲船高;由於「北冬蟲夏草」為其近緣種,生態習性與功能性成分相近,已被公認是冬蟲夏草的替代種,尤其可人工培養,前景看好。

       前身為蠶蜂業改良場的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經過二年多研發,運用在養蠶方面的技術,成功開發利用家蠶生產北冬蟲夏草的技術,可大幅提高副產品蠶蛹的經濟價值,紓解冬蟲夏草來源不足窘境,目前正要進行技術轉移,蠶寶寶不只是蠶寶寶,用途更加廣泛。

       場長侯鳳舞與課長吳登楨說,北冬蟲夏草是蟲草菌寄生在鱗翅目幼蟲或蛹體,當蟲體僵化死亡後進入生殖生長期,開始長出子實體。由於其寄主範圍較廣,對環保要求較不嚴苛,因此可採人工培養,在國內已有液態培養生產菌絲體及固態米培養兩種方式,並量產販售。

       吳登楨說,現有兩種方式與自然寄生昆蟲體發育模式仍有差異,功能性成分相對有差別;農改場以仿自然生態方式,利用家蠶五齡幼蟲或蛹體,在適當時期用人工接種使其感染北蟲草菌,技術性誘導長出子實體,經過六十到七十五天培養完成,蟲體與子實體一併乾燥為成品後,即可供藥用、藥膳、泡酒用途,而且其功能性成分最接近冬蟲夏草。

       本草綱目記載,冬蟲夏草性甘、味平、補肺益腎,中醫研究發現它還有精神安定、增強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等作用等。由於用途廣,被視為人間瑰寶,但天然資源畢竟有限,農政單位認為人工栽培已是必然之路。

       有了北冬蟲夏草取代原生於西藏高原的冬蟲夏草後,只要克服菌種生存環境增加產量,可望使這項珍貴中藥市場供需平衡,有效淘汰市場偽劣品,而消費者不會吃虧上當,健康也更有保障。

資料來源:2011/03/09 中國時報 苗栗新聞 記者陳慶居/苗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