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水族即時資訊 / 一手情報 / 老鼠魚(Corydoras spp.)的包裝與運送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老鼠魚(Corydoras spp.)的包裝與運送
發文日:97/08/25

老鼠魚(Corydoras spp.)的包裝與運送

       因為具有底棲習性、略呈尖銳的吻端線條及分布於吻端的觸鬚,在外型與行進間就正如一隻老鼠般俏皮可愛,因此這類原產於南美亞馬遜河 (Rio Amazon) 水系中,以 Corydoras 屬為主要代表的甲鯰,就被以老鼠魚為商品名稱,廣泛地在水族市場中流通,並且受到小型魚愛好者的喜好與歡迎。

       目前在觀賞水族市場中時常可見的各種類老鼠魚,來源多以自天然環境捕捉的野生個體為主,經過適當的蓄養與檢疫後,再由南美亞馬遜流域週遭,由分別位於祕魯、巴西及哥倫比亞等國境內的觀賞魚出口商,銷往世界各地的水族市場。多數種類的老鼠魚在採集上不如俗稱異型的棘甲鯰 (Pleco) 困難,同時由於體型多在數公分內,體表骨板及硬棘亦不若異型發達,因此在南美亞馬遜河出產的各式觀賞魚種類中,相對於擁有一口利齒的食人魚 (Piranha),或是毒液足以致命的淡水魟魚 (freshwater stingray),並不算難以處理的種類。

       不過可別因體型表現或溫和個性,就此忽略了老鼠魚在包裝與運送時必須留意的要點;因為對於利用腸道輔助呼吸,同時對於水中含氮廢物濃度極其敏感的老鼠魚而言,粗心放任的處理態度或隨意包裝,往往會讓運送中的老鼠魚倍感不適,甚至引發相當程度的緊迫 (stress) 與死亡。

       由於對於水中含氮廢物濃度敏感,因此除了選擇適當的包裝體型、數量與密度外,運送前數天即應進行的停止投餵、妥善的包裝水體以空氣比例,以及在水中投放諸如活性炭或沸石粉等具有吸附能力的濾材,都是正確包裝與運送老鼠魚應有的處理。同時為了避免個體在包裝運送過程中的相互擦撞與刺傷,包裝水的體積與包裝底面積,應盡可能的充分擴充,避免過高密度包裝,以及包裝袋皺折與袋角可能對個體活動所造成的影響。

       悉數種類的老鼠魚都是個性溫和且活潑的種類,不過在撈取、包裝或運送時,多需留意個體位於背鰭及胸鰭前緣,帶有鋸齒狀邊緣的硬棘構造。格外在以網撈取時,除須細心謹慎避免為其刺傷外,同時建議最好能以單隻撈取操作,或是以透明材質的塑膠容器撈取,如此不但可以降低個體相互刺傷造成開放性的傷口,避免在包裝或運送過程造成的感染,同時還可有效降低撈取、包裝與運送處理對個體形成的刺激與緊迫,藉以大幅增加長時間運送後的穩定性與活存率。

(圖/文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水產養殖學系 黃之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