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大型魚飼養風氣的興起,不但讓許多飼養者決心設置具有一定水量空間的大型水槽,同時許多已往僅能在圖鑑或網站上所見到的特殊魚種,也因著愛好者投入的熱情與資源,透過原產地採集、蓄養與輾轉多地的長距離運送,最後將這些極具型態或份量魅力的魚種,活生生地呈現在我們面前,並讓愛好者直接感受與這類大型魚或古代魚互動的特殊經驗。
原本分布於南美亞馬遜河水系中的淡水魟魚 (Freshwater Stingray),在約莫 20 年前輸入本地飼養,不過由於早期輸入的多是體色紋路不甚明顯,或是成熟體型較小的種類,因此並未引起愛好者的注意;加上以當時倍顯貧乏的資訊來源,往往讓飼養者對於這類軟骨魚類,產生「想必難以在缸中長久飼養」的疑慮。不過隨後陸續輸入的珍珠魟 (ocellate river stingray, Potamotrygon motoro)、三色魟 (P. motoro “Colombia”) 與黑白魟 (P. leopoldi),與在近 10 年引起飼養及收集熱潮的老虎魟 (P. menchacai)、帝王魟與黑帝王魟 (Potamotrygon spp.),對比鮮明、複雜且多變的華麗體色與紋路,皆讓愛好者陷入無法自拔的著迷。
不過雖然這類南美淡水魟魚具有極佳的欣賞價值,部分飼養者亦以繁殖具有色彩或紋路變異的子代為終極目標,但是不論是飼養新手,或是以累積多年魟魚蓄養與繁殖經驗的玩家,都仍必須經過最基本,但卻又充滿挑戰的考驗,那便是對於個體的投餵管理。
讓飼養新手與玩家倍感吃力的,往往是新進個體的拒食情況,同時隨著拒食時間的延長,不但個體會因迅速消瘦而在體盤表現上顯得單薄,亦容易導致相關疾病的感染。而造成個體在輸入之初出現拒食反應的原因,則包括消化道中仍殘留釣捕採集的魚鉤、運送過程中惡劣水質造成的毒害,或是飼養環境中優勢個體對其形成的緊迫等等。此時飼養者需要細心地將蚯蚓或剪成碎片狀的小魚或溪蝦,以長鑷夾取至個體口部周圍,引誘個體攝食,直至個體能對投入餌料產生反應、或出現追逐與搶食的正常反應。
在一般日常投餵管理上,則建議最好能為其準備多樣化的餌料,同時以活餌及生餌相互搭配,一方面增進其搶食反應,避免殘餌的產生,另一方面,則可讓個體在飼養過程中,藉由搭配組合的餌料種類,獲得不同來源的營養供應。常見用於投餵魟魚的活餌包括朱文錦、溪蝦與泥鰍,而生餌則多以冷凍魚肉、蝦仁或是赤蟲為主。
(圖/文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水產養殖學系 黃之暘)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水產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