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 NEWS 2006-05-28 記者王以瑾 專題報導
吃蔬菜、吃水果之前都要洗,吃愛玉也要洗,而且還要認真地搓洗一陣子,但為什麼愛玉洗完後就不知道它長什麼樣子了啊?有誰知道愛玉原本的模樣是扁的還是方的啊?
愛玉吃之前的確是要洗的,不過,洗愛玉和洗一般蔬果不同,使勁地搓洗,是為了洗出果實的膠質來食用,並不像一般水果,吃的是果肉。
愛玉為什麼叫做愛玉?有一說是清朝道光年間,名叫愛玉的聰明小姑娘發現這個食用植物的;另一個傳說是,一名商人在趕路時,因為口渴順手捧了溪水解渴,沒想到竟有沁涼心脾的暢快感覺,仔細一看,發現水面上浮著一層膠質,他在週圍尋找,發現是由某種蔓藤的果實所流出,後來他就以自己女兒的名字為這種植物命名。但要食用的愛玉,也就是拿來搓洗的愛玉,是長這個樣子。很難聯想在一塊吧?並不是削皮以後變成這樣,而是將愛玉果整個翻出來,裡面翻到外面,就是這個模樣。
雖然每個夜市都有賣愛玉的攤子,但愛玉的果實並不常見;不過,可以用和它同科同屬的無花果來聯想,愛玉果實內部就差不多是那個樣子。
愛玉、無花果,還有我們常見的正榕、雀榕、島榕、水同木、菩提樹等等,都是桑科榕屬的植物,在台灣這個屬的植物有40多種,其中有27種為原生種,數量相當多。
桑科榕屬的植物非常特殊,它的花長得就像果實,也就是說,我們看到那一顆一顆像果實的東西,它可能還處於「花」的階段,等到榕小蜂鑽進裡面,幫助裡面的雌蕊和雄蕊完成授粉後,果實才慢慢成熟,我們看到愛玉翻出來那一粒一粒的籽籽,就是順利授粉、長大成熟的愛玉種子,它們在果實分類上為「瘦果」。
因為從花到果的階段,都長得像果,所以我們只能以外表顏色來判斷,這個果實熟了沒有,這種類型的果實,就叫做「隱花果」。
「隱花果」是上帝精心安排的傑作,看起來像果的花,外表看起很密合,但以放大鏡觀看,卻會發現,其實它留有一條曲折的路徑給榕小蜂鑽進去授粉,最奇妙的是,每一種隱花果都有自己的榕小蜂,打個比方,無花果的榕小蜂是不能幫愛玉授粉的,因為牠找不到進去的路徑,愛玉的秘密通道只留給愛玉榕小蜂。
愛玉為雌雄異株,也就是說,種到開雄花蔓藤的愛玉,一輩子看得到吃不到,明明看起來像在結果,但它永遠不會成熟,當然洗不出果膠了。
果膠是由成熟的「瘦果」以手工洗出,愛玉喜歡攀著大樹生長,為了採野生愛玉失足摔死的意外時有所聞,現在雖然有人工栽植的愛玉,不用冒著生命危險摘採,也可以降低成本,但基本上,「洗愛玉」還是需要人工投入,這樣的情況很難壓低成本,就算不請工,自己做也很耗時費事,因此現在市面上賣的愛玉多為明膠或洋菜製成,較少有機會吃到真正的天然果膠愛玉。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