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紅豆亮點新聞 / 最新情報 / 紅豆栽培播種量要剛好,雨期病害防治動作更不能少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紅豆栽培播種量要剛好,雨期病害防治動作更不能少
發文日:107/09/25
紅豆栽培播種量要剛好,雨期病害防治動作更不能少秋意漸涼,時序進入農曆白露時分,直至雙十國慶前後,臺灣南部國產紅豆主要栽培地區也開始邁入繁忙地播種期。為確保產量與品質,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場)提醒農友播種要適量,掌握每公頃70公斤要訣,可避免紅豆植株生長過於茂密、徒長及倒伏,而造成產量及籽實品質降低;此外本(107)年雨水來得頻繁,除作好排水措施,病害防治動作絕不能少,以將雨期可能造成發生的損害降到最低。
高雄場表示,國產紅豆為臺灣南部地區特有栽培作物,也是熱門的國民食材,年消費量達約12,000公噸,年栽培面積約6,198公頃,高屏地區是最大產地。但近年來氣候變遷,秋作降雨機率增加,在耕作上,如何種出質量俱佳的紅豆,除了適栽區的選擇規劃並搭配栽培期間健康管理技術外,在紅豆栽培初期「播種量」與「雨期病害防治管理」,是決定日後產量與品質優劣的兩個重要關鍵。
首先,列為優先考量的便是「播種量」。農友進行播種作業時,為求產量增加,於人工撒播或機械播種時,刻意增加播種量,每公頃豆種使用上高達90公斤以上,但往往因撒播密度不均或播種過量,造成植株叢生,葉片因過密而重疊,使得病蟲害好發,用藥管理時容易噴灑不均,病蟲害防治困難;且植株容易徒長,常因強降雨或陣風而造成嚴重倒伏,影響收割作業,降低產量及籽實品質,且增加調製成本而減少收益。高雄場建議紅豆每公頃播種量70公斤最適當,田區或許在幼苗期間感覺較稀疏,但進入營養生長期後期至開花結莢期,因植株密度適中,在病蟲害防治工作操作效果佳,且光照及養分供應充足,開花結莢數多,豆莢充實飽滿,不但產量及籽實品質皆能增進,還可降低生產成本。
另外,「雨期病害防治管理」絕不可忽略。高屏地區最適宜之紅豆播種時間為每年的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間,但本(107)年於9月份栽培期前雨水仍頻繁來襲,接連的豪大雨,造成田區水分尚未消退即又積水,土壤濕度偏高,農友可能擔心播種期過晚而導致植株生育不佳,開花延遲、結莢率低、產量降低等問題而搶種,這就會面臨到植株發生「根腐病」之問題,影響收益更大。紅豆根腐病目前並無核准藥劑可供使用,但農友可以登記核准使用於紅豆其他病害的防治藥劑,20%福多寧水懸劑1,200倍及23%亞托敏水懸劑1,000倍,一併防治根腐病;且因根腐病為土壤傳播性病害,施用藥劑時應盡量使藥液能夠進入土壤中以提高防治效率;此外,當降雨發生亦須注意田區排水措施,切勿使土壤濕度維持在高濕狀態,以避免此病害快速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