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乳牛的最新消息 / 最新牛消息 / 用心聆聽乳牛的需要!吃飽睡好才能產出優質鮮奶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用心聆聽乳牛的需要!吃飽睡好才能產出優質鮮奶
發文日:110/07/06

作者:何郁庭(動物當代思潮特約記者)

  動物是人類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但是,人類卻常常忽略一種非常重要的動物——經濟動物。經濟動物提供充足的糧食,卻鮮少受到大眾的眼光關注,雞隻、仔豬也是一個個生命,許多人卻不曾想過,牠們也有生理需求(吃、睡)跟心理需求(社交、群體)。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邀請台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的徐濟泰教授參加講座,並在三個小時的時間中,仔細介紹了台灣的酪農產業現況,以及如何好好照顧乳牛,才能讓牛隻活得開心,飼主也能收獲更優質的鮮奶。

乳牛若受到良好照顧,泌乳量也會增加。   圖片來源:pixabay(CC0)

乳牛若受到良好照顧,泌乳量也會增加。 圖片來源:pixabay(CC0)

仔牛的第一場戰役,就是免疫戰爭

  首先,徐濟泰從仔牛的出生開始從頭說起,牛隻懷孕後生下仔牛後,小牛出生的一件事情就是喝母牛的初乳。由於小牛從出生起30分鐘到4小時內對於免疫蛋白球的吸收率最高,約為35%,接著,吸收率會越來越低,所以,必須爭取時間讓仔牛喝到飽含免疫球蛋白的母乳。另外,徐濟泰也解釋市面上販售初乳的產品,即便充滿免疫球蛋白,人類的小腸也無法吸收,想當然爾,沒辦法達到增強免疫力的效果。

  研究指出,要讓小牛在有效吸收時間內獲得200至300克的免疫蛋白球,長大後才有可能產出更多的乳汁或是繁衍出更優秀的後代。有數據顯示,在小牛的喝奶成長階段給予足夠的牛乳之外,若能再給予額外的乳汁,能讓小牛長得更好,在未來牠有乳量的305天,每一天的乳量能多10%,發育好的乳牛第一、第二胎的乳量甚至還會往上升。徐濟泰說,除了以上的照護,之後的每個小動作都會影響到成長牛隻的健康與增重,例如,小牛從出生第一天就需要喝水,而後食物與水的整潔都需要用心維護,每件事都是環環相扣息息相關。

一天花10小時躺在地上,才是牛的天性!

  說完了小牛,接著,便是進入泌乳期的牛隻,徐濟泰表示,乳牛長大了,同樣需要悉心的呵護與觀察,對泌乳牛的日常生活而言,第一重要的是躺臥睡覺,第二重要的是進食。 一天24小時,牛隻最少會花10小時躺臥,最多則花到12.8小時,一天當中有超過一半的時間躺在牛舍中。此外,牛每天要睡12到13次,每一次不超過半個小時,躺臥時還會反芻,所以這對牠們來說非常重要。躺臥是牛的天性,躺的好、睡的好,生理需求被滿足,健康的生理狀況,自然而然會反映在泌乳量上。

  環境溫度是影響牛隻躺臥的一大重點,天氣太熱牛就會躺得不舒服。徐濟泰表示,因為台灣是亞熱帶國家,一年之中有半年都是處於高溫,跟紐西蘭、歐洲、美國等國家偏涼爽的天氣非常不同,所以,這個部分,台灣的飼主需要特別注意。

  乳牛對體溫的調節非常緩慢,在一天之中,上午10點到晚上6點是天氣最熱的時候,但乳牛的體溫,通常卻是在晚上6點爬到最高點——也就是說,中午時段是降溫的最好時機。根據研究資料,室外溫度與濕度可以換算出對應牛隻的溫濕度指數,讓飼主管理時,能夠有效將牛舍環境維持在舒適的平均值,增加乳牛躺臥的意願,降低牛因為受到熱緊迫而不躺臥的狀況。

  關於降溫的方式,也大有學問。徐濟泰說,台灣慣用的降溫手法是灑水,這個方式容易有較大風險,因為牛喜歡在乾燥的地方躺臥,潮濕的環境容易造成乳牛的乳房炎或其他疾病產生,因此,如何引導牛隻去以牠認為最舒服的方式休息相當關鍵。

設置風扇是對乳牛更安全、健康的降溫方式。   截取自講座簡報

設置風扇是對乳牛更安全、健康的降溫方式。 截取自講座簡報

  牛躺臥時有特定的「SOP」:牠們有固定的關節動作,由於身體巨大且笨重,牛要先將重心輕的前軀安置好,接著再小心翼翼地坐下;站起來也是,會先把最重的後腳地區先站穩後,前身再起立。所以,躺臥位置的安排,需要根據乳牛的身軀大小、高度考量,光是躺下起立的空間就需要被好好考慮;躺下之後如果地板有輔助,則能夠減緩很多受傷機會。徐濟泰表示,乳牛場的評鑑會檢查牛的關節有沒有受傷,因為躺臥的地方不夠舒適,牛的關節就容易受傷、掉毛與脫皮,所以一般會建議酪農設計一個柔軟的躺臥地區,有輔助的情況下,牛隻會舒服很多。

牛以食為天,泌乳前要先填飽肚子

  接下來是吃飯問題,如何讓被圈養的牛隻舒適的進食,是飼主的另一個重點。飼料槽擺放的高度,應該要對應牛的高度,畢竟牛平時在吃草的時候不是吃貼在地板上的草,而是離地板有一點高度差。因此,牛站的位置跟牧草擺放的地方,應該要有一個高低落差,這樣吃起來比較舒適,不然牠就要很用力的彎腰,才有辦法去勾到放在地板上的食物。

  餵食欄杆的設計也攸關牛隻健康,乳牛的食物是被放置在欄舍之外,進食時,牠們的頭跟脖子會穿出欄杆,若是欄杆距設計錯誤,當牛用力低頭去吃草時,就會一直磨擦到欄杆,久而久之就會受傷。所以,現在的橫欄杆設計會再往前伸,牛隻進食時比較不容易不斷摩擦。牛吃飯的時候也需要空間,便於左右移動,徐濟泰打趣地說,因為牛總是會覺得隔壁的草比牠自己的草更好吃,會嘗試吃隔壁的,所以越少的隔欄對牛來說越輕鬆自在。

將橫欄杆往前伸(紅色箭頭處),能夠減少乳牛進食時頭部、肩頸摩擦欄杆的機會。   截取自講座簡報

將橫欄杆往前伸(紅色箭頭處),能夠減少乳牛進食時頭部、肩頸摩擦欄杆的機會。 截取自講座簡報

  傳統台灣牧場有各式ㄇ字型欄杆,牛走過去碰到時就會受到阻礙,這會導致乳牛一天之內撞到欄杆10幾次,非常不人道。針對這部分,後來也進行改善,增加另外一個框,一旦被撞到,欄杆框會彈起,不讓牛隻重複撞到欄杆,影響牠們的生活。

飼主捨得對乳牛好,乳牛才能產出更多牛乳

  「對牛來說,你對牠不好,牠就不會同等回報你,這是一個不好的循環。」徐濟泰表示,牛受到緊迫,不管是熱緊迫或是關節磨損造成的緊迫,都會減少牛隻躺臥的意願,在這個過程中產食也會減少,吃的東西少,反芻也會少,最後整體的乳汁產量都會變少,甚至免疫力會變差,更有可能得到乳房炎或是生病。

  台灣乳牛面臨了三大問題:乳房炎、繁殖障礙跟腳蹄病。徐濟泰先說明乳房炎,溫度控管對於乳牛相當重要,在台灣通常是灑水來讓乳牛降溫,但這樣會導致整個牛舍都溼答答、排泄物通通混在一起,不重視乳牛的生長環境,就容易導致乳房炎跟其他疾病。

  徐濟泰在輔導台灣的酪農飼主時,也是用一樣的邏輯告訴農民——小牛出生的時候要捨得為小牛更多的母乳,牛隻成長時,要捨得給予更多的休息空間和飼料,並勤於清掃牛舍,更換墊料,乳牛才能健健康康,用更多的產乳量回報給農民。除了收穫的鮮乳外,健康的牛隻,也能生出更多頭好壯壯的小牛,形成正向的循環。

  「繁殖是酪農業重要的一環,有小牛仔才會有乳汁。小牛的成長歷程是不能疏忽對待的,牠不是酪農業中的一個不重要的副產品,而是非常重要。」徐濟泰表示,受到優渥待遇的小牛可以成長為乳量優秀的下一代,並且讓整體牛乳產量提高。

讓台灣的乳牛更幸福

  徐濟泰在演講中也談到牛隻的理毛行為,理毛是社交與心情放鬆才會做的動作,講座中展示的牛隻理毛照片相當惹人憐愛,而這些訊息,透露出這些生命也需要良善的對待跟充足的照料。

  縱使乳牛身為經濟動物,終生被飼養著,為了方便管理,牛身自由也受到限制,但仍有許多方法能讓牠們過的更舒適,農民若能盡可能的讓牛隻身心愉快,給予良好的伙食,提供舒適的床鋪及溫度,也能回饋到自身,而這些呵護乳牛的行為,不單單為了泌乳量提高,更重要的是讓牠們的身心都可以受到妥善的照顧。

 

資料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E7%94%A8%E5%BF%83%E8%81%86%E8%81%BD%E4%B9%B3%E7%89%9B%E7%9A%84%E9%9C%80%E8%A6%81%EF%BC%81%E5%90%83%E9%A3%BD%E7%9D%A1%E5%A5%BD%E6%89%8D%E8%83%BD%E7%94%A2%E5%87%BA%E5%84%AA%E8%B3%AA%E9%AE%AE%E5%A5%B6-230011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