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認識藥用植物 / 藥用植物圖鑑 / 土肉桂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土肉桂
發文日:103/08/28
土肉桂

土肉桂

學名:Cinnamomum osmophloeum Kanehira

科名:樟科(Lauraceae)樟屬(Cinnamomum)

別名:山肉桂、臺灣土玉桂、肉桂、假肉桂

英文名稱:Odourbark Cinnamomum、Indigenous Cinnamon Tree

分布:分布於台灣中、低海拔的天然林中,常生長在比較陡峭、向陽的山坡上。花蓮縣鳳林地區已有產銷班採人工方式大面積栽培。

形態:為常綠中喬木,株高可達 20 餘公尺,直徑 50-80公分,樹幹皮平滑,富粘質,有濃烈肉桂香味,小枝細長,青綠色,圓柱形,光滑無毛。單葉互生或近對生,葉片形狀為卵狀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8-12公分,基部鈍,先端銳尖至漸尖,革質,全緣,表面綠色,有光澤,葉背顏色較淡或略帶白粉狀,三出脈近葉緣,脈之表面平,背面凸起。花序為聚繖狀之圓錐花序,腋生及頂生,花梗與花被均密生白色絹毛。核果橢圓形,長約1公分,常具部分宿存花被片,果實成熟時為紫黑色。

繁殖方法:扦插

利用部位:樹皮、枝幹、葉片。

效用:滋養強壯劑,有芳香健胃、鎮痛、溫裡之作用,其葉子富含肉桂醛,具有殺菌、防腐等功效。

土肉桂為臺灣特有植物,分布於台灣中、低海拔山坡等腹地,肉桂醛(cinnamaldehyde) 為土肉桂的主要成分,在葉片中的肉桂醛含量最多,利用價值最高。植株葉片、樹皮、嫩枝及根部皆具有濃郁的芳香味,摘葉片嚐味道具有溫和的香辛、辛辣及甘味等,因土肉桂葉片含有豐富的肉桂醛(或稱桂皮醛),故多利用葉片來提煉精油,或加工製成酒類飲品、茶包,或作為咖啡、糕點、糖果、冰淇淋等食品添加劑,目前有開發成肉桂酒、抗頭皮屑洗髮精、香皂、飲料等商品,或直接以陰乾或新鮮之葉片直接沖泡熱水飲用,用途很廣。土肉桂是重要的香料原料與調味料的食品,可製成各種商業產品,例如肉桂粉、肉桂油、肉桂皮、肉桂花、肉桂膏、肉桂精油、肉桂油脂等,開發多樣的食品糕點、零食、飲料、酒類、醃漬物等。土肉桂不僅具有經濟價值,其新葉紅豔美觀,樹冠濃蔭密佈,是良好的遮蔭樹,因樹型優美、樹性強健,為常見的道路景觀綠化樹種,具有淨化空氣能力,頗具發展潛力。

【主要成分】

現代研究證實,土肉桂含有肉桂醛(cinnamaldehyde)、乙酸肉桂酯(cinnamyl acetate)、肉桂酸(cinnamic acid)、肉桂醇(cinnamyl alcohol)、香豆素(coumarin)、苯甲醛(benzaldehyde)、3-苯丙醛 ( 3-phenylpropionaldehyde )、醋酸香葉酯(geranyl acetate)、黃酮類糖苷 (kaempferol glycosides)、4-Allylanisole、benzenepropanal、trans-β-caryophyllene、trans-cinnamyl acetate、L-bornyl acetate、linalool、caryophyllene、α-terpineol、γ-cadinene、eugenol、1,8-cineol、neral、coumarin等,其中肉桂醛含量超過80%,是土肉桂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質,具有抗發炎、抗氧化作用,主要是經由細胞激素 (cytokines) 的機轉來影響巨噬細胞(macrophage) 的機能,形成抗發炎作用,亦有抗蟲、降低尿酸作用。土肉桂葉片之熱水萃取物含有豐富的黄酮類糖苷,其經由抑制 TNF-α及 IL-12 來抑制巨噬細胞的發炎反應,具有抗氧化、抗發炎活性,以及具有調節血糖及血脂的潛力。抗腫瘤、抑制肝癌、保肝及降血脂

台灣土肉桂不同於其他肉桂品種,其精油成分多存在於葉片,可抗室塵蟎、抗病媒蚊幼蟲、抗白蟻、抗腐朽菌、抗植物病原菌、抗天狗巢病原菌、抗黴菌、抑制細菌、抑制退伍軍人菌、抗白蟻、抗紅火蟻等,皆具有良好的毒殺效果,亦具有降尿酸、抗發炎、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抗腫瘤、抑制肝癌、保肝及皮膚美白等功效,可依據不同功效與用途來開發出安全、天然的保健產品。

【鑑定樹種真偽】

肉桂根皮的味道與錫蘭肉桂、中國桂皮味道相近,在民間常以其為肉桂的替代用品,故又有「假肉桂」之別名,因其特殊肉桂香及精油成分,可作食用香料及醫藥用途,故曾經大量外銷是有名的經濟樹種,但因過去曾有不肖苗木業者從中國進口廉價的陰香來魚目混珠,因為陰香植株的外觀與土肉桂相似,過去曾被誤用而被大面積種植,甚至被當成行道樹種植。由於陰香與土肉桂在形態上相似,判定不易,土肉桂的葉片大小、形狀變異相當大,幾乎涵蓋陰香葉片的變異範圍,也難以比較,於是林試所研究出快速鑑別方法,目前可從植物外觀小枝、小苗、果實之形態來分辨,且能以化學成分分析精確辨別二者之差異。

1.外型:土肉桂的小枝為淡綠色,葉片為亞革質,葉面淡綠色,葉背灰白色;陰香小枝為紅色,葉片為紙質,葉面深綠色,葉背淡綠色,在小苗期特別明顯可區分出來。果實方面,陰香果實的宿存花被片在先端呈截斷狀;土肉桂的宿存花被幾乎完整保存,此為重要的判定特徵。

2.化學分析方法:土肉桂的精油成分主要是肉桂醛;而陰香的成分很複雜,有白色、金黃色油狀液體、白色結晶 3種,為芳樟醇型、桉葉素型、桉葉素 /α-水芹烯混合型、桉葉素/對-聚傘花素混合型、龍腦型、龍腦 / 桉葉素混合型、肉桂醛型 (新發現)等7 個化學品系,此顯示引進的陰香品系繁多。

陰香(Cinnamomum burmannii BⅠ.)為樟科(Lauraceae)樟屬(Cinnamomum sp.)植物,中型喬木,在中國又以桂樹、山肉桂、山桂、香桂、假桂樹等別名稱之,原產於中國廣東、廣西、福建,以及印度、緬甸、越南、印尼、菲律賓等地,分布於海拔100 公尺至1,400 公尺的樹林、灌叢或溪邊、路旁等處。陰香在台灣適應性極強且生長快速、枝葉繁茂濃綠、種子生產量多,具有改變台灣生態系的潛能。種子發芽率高,鳥類取食種子後,排遺放出的種子發芽快速,故迅速散佈於大自然中轉變為強勢樹種,進而侵佔原生林木的生長空間,入侵台灣次生林與原始森林。

【生長習性與種植方式】

土肉桂的栽種環境適合全日照溫暖環境,幼樹略具耐陰性,在高濕度環境中可以促進生長。適合酸性土壤,選擇具有保水力土壤種植,在沙土則易生長不良。

土肉桂可利用扦插繁殖,插穗之選擇以生長健壯的當年生枝條為佳,插穗長度約為10公分,每一插穗至少含2節與3片葉子以上,扦插時剪除一半之葉片,扦插至栽培介質的育苗床中,待根及上部新芽長出,即可定植田間。栽培環境以通風、排水良好之壤土為宜,行株距可依目的的不同作調整,栽培田間時行株距150×120公分,若為景觀之用則行株距可加寬。施肥方法為將有機質肥料均勻灑施於田間,在整地時以曳引機將有機質肥料均勻耕犁於土壤中即可,每公頃施用6,000公斤。

參考資料:

(1)認識植物 莊溪

(2)張永勳等著 臺灣常用藥用植物圖鑑(I)p293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印

大紀元https://www.epochtimes.com/b5/7/6/24/n1753367.htm

(3)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台灣野生植物資料庫

(4)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4)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與景觀https://www.ga.nctu.edu.tw/schoolyards/cp-pmore.php?id=30

(4)自由時報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47165

(5)臺灣特有種土肉桂 改善糖尿病研究分析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35419

(6)植物與醫學 周遭常見植物的醫學筆記

(7)陳正豐、尹華文、呂勝由 正視陰香對土肉桂的衝擊臺灣林業雙月刊34卷第6期/民國97年12月

(8)張上鎮、林群雅「土肉桂」簡易鑑別法及葉片驚奇功效 臺灣林業2014.2 / Vol.40 No.1

(9)農業科技決策資訊平台 https://agritech-foresight.atri.org.tw/article/contents/3108

(10)陳群、陳福 2018安台灣土肉桂研究現況 大仁學報52期P1- 27.

(11)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https://theme.forest.gov.tw/forestplant/Info/00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