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別:菊科
學名:Taraxacum formosanum Kitam.
別名:黃花地丁、苦菜、蒲公草,
分布:產於台灣中、北部濱海地區,生長在海岸砂地。
花期:3月
植物型態: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具有白色乳汁,幼葉兩面被毛,成熟後變無毛;葉貼近地面叢生,葉倒披針形至線披針形,先端鈍,基部漸尖成為有翅的葉柄;羽狀深裂,裂片三角形,裂片大小不一。頭狀花黃色,花軸中空。瘦果褐色,長橢圓形,具有白色冠毛。
繁殖:種子
特性:台灣野外的蒲公英有兩種,除了台灣蒲公英外,另一種為西洋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外型相似,辨識重點在於西洋蒲公英花萼反捲,老熟的台灣蒲公英植株葉片鋸齒緣先端圓鈍,西洋蒲公英則較尖銳(高等, 2010)。蒲公英的葉片長平貼在地面生長,即使被遊客踩踏過往往也能再長出新葉,生命力強韌。春季時,植體中央會抽出長長的花軸,展開黃色的頭狀花序,當花凋謝後會結成毛球狀果序,且每個瘦果上附著有白色的絨毛(冠毛),當風來的時候,果實便會隨風飄散,傳遞子嗣。
應用:台灣蒲公英全草可藥用,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止痛、健胃之效。現在藥理學上發現,台灣蒲公英具有抗氧化及抗腫瘤的作用,且對肺癌具有潛在預防和治療的價值(Chien et al., 2018)。且葉片和根的乙醇萃取物能夠抑制南方根線蟲(Meloidogyne incognita),也具有防治線蟲的商業潛力(Laquale et al., 2018)。
參考文獻:
(1).張永仁. 2002 野花圖鑑1平地低海拔篇. 遠流出版社 台北市. 台灣. P.27.
(2).張憲昌. 2007. 臺灣藥用植物圖鑑. 晨星出版社. 台中市. 臺灣. p.373.
(3).高瑞卿、伍淑惠、張元聰. 2010. 台灣海濱植物圖鑑. 晨星出版社. 台中市. 台灣. p.48-49.
(4).Chien, J. T., R.H. Chang, C.H. Hsieh, C.Y. Hsu and C.C. Wang. 2018. Antioxidant property of Taraxacum formosanum Kitam and its antitumor activity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cells. Phytomedicine 49:1-10.
(5).Laquale, S., P. Avato, M.P. Argentieri, V. Candido, M. Perniola and T. D’Addabbo. 2018. Nematicidal potential of Taraxacum officinal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