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鵝同精研社 / 生物安全 / 種鵝場生物安全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種鵝場生物安全
發文日:99/08/02
圖、文/畜產試驗所彰化種畜繁殖場 賈玉祥、粘碧珠
養鵝產業在臺灣已有300年歷史,唐山過臺灣早期先民之華鵝養殖,至1973年民間自丹麥引進白羽的商用品系,全身羽毛純白之白羅曼鵝,白羅曼鵝由於生長快的特性,近30年已成市場主流,政府為將白羅曼鵝育成符合臺灣環境之品種,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彰化種畜繁殖場(簡稱本場)於1974年自民間引種白羅曼鵝,1975年又自丹麥之丹頂種鵝場進口白羅曼鵝1000隻,1985年復又從美國進口白羅曼鵝160隻,進行閉鎖式族群鵝隻經濟性狀改進之檢定工作,經30餘年選育,於2009年6月16日正式命名通過推廣「北斗白鵝畜試一號」(簡稱北斗白鵝),至此臺灣有了自己品種外,同時養鵝產業在飼養管理、營養、環控、加工等技術,均有傲人研究成績,養鵝產業與國際接軌已指日可待,唯強化養鵝業者在疾病防治與生物安全觀念,已成為目前養鵝產業最重要關鍵,本篇就種鵝場工作人員健康及安全、鵝隻飼養管理、環控鵝舍、鵝隻健康管理、資材供應等面相提出工作項目,企待養鵝產業、政府、學術機構三位一體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