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鵝同精研社 / MD(最少疾病)鵝 / 生醫用MD級鵝隻生產與管理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生醫用MD級鵝隻生產與管理
發文日:99/08/02

圖、文/畜產試驗所彰化種畜繁殖場 賈玉祥、張伸彰、林旻蓉、吳國欽、粘碧珠
養鵝產業在臺灣已有300 年歷史,唐山過臺灣早期先民之華鵝養殖,至1973 年民間自丹麥引進白羽的商用品系,全身羽毛純白之白羅曼鵝,白羅曼鵝由於生長快的特性,近30 年已成市場主流,政府為將白羅曼鵝育成符合臺灣環境之品種,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彰化種畜繁殖場(簡稱本場)於1974 年自民間引種白羅曼鵝,1975 年又自丹麥之丹頂種鵝場進口白羅曼鵝1000 隻,1985年復又從美國進口白羅曼鵝160 隻,進行閉鎖式族群鵝隻經濟性狀改進之檢定工作,經30 餘年選育,於2009 年6 月16 日正式命名通過推廣「北斗白鵝畜試一號」(簡稱北斗白鵝),至此臺灣有了自己品種,同時近幾年來本場輔導臺灣養鵝技術提升包括在環控鵝舍飼養管理、營養等技術目前均已產業化。

永續養鵝產業除了要有自己品種與自成一套飼養管理技術外,還需要健全畜牧場自衛防疫體系,供應符合產業所需疫苗為健全自衛防疫體系重要關鍵,而無特定病原(鵝小病毒腸炎(Goose Parvovirus Infection))之健康胚胎蛋是鵝小病毒腸炎疫苗生產所必需,本場為落實產業永續,於2006 年起開始建立生醫用MD 級鵝隻生產體系,期盼能早日供應無鵝小病毒腸炎抗原之鵝胚胎蛋,建全國內疫苗市場,促使臺灣養鵝產業能早日與國際接軌,另強化養鵝業者在疾病防治與生物安全觀念,已成為目前養鵝產業最重要課題。本篇將就生產MD 級鵝隻所需注意之工作項目包括工作人員健康及安全、種原品質暨孵化品質、鵝隻繁殖、鵝隻飼養管理、鵝隻健康管理、環控鵝舍生物安全、技術操作方式、管制藥品及藥物、與資材供應等提出規範,亟待養鵝業者、政府、學術機構三位一體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