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應用推廣 / 建構生醫用無特定病原兔生產模式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建構生醫用無特定病原兔生產模式
發文日:99/04/22

SPF兔籠照片

台灣於民國94年面臨畜禽產品全面開放進口之衝擊,畜牧產業為謀求有效因應此一挑戰,除落實產業結構之調整,以科技研究提升產品品質及降低生產成本外,同時尋求新的發展領域,生醫產業用之畜禽試驗動物之開發與生產供應,正應運而生,同時有利於畜牧產業與生醫產業的發展。


家兔為國內生產兔化豬瘟疫苗及生醫用於藥物、毒理試驗所必備之實驗動物。惟目前民間飼養之兔子常受疾病困擾及飼養管理不良所苦,故本所以家兔飼養管理模式及實驗動物健康監控計畫,落實生物安全措施,降低環境常在病原量,減少疾病感染傳播的機會,讓兔隻在清淨的環境中生長,檢測其血液及血清生化基礎值,供各生技醫藥產業及各試驗研究機構參考用。


本所建立初代無特定病原兔(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相關步驟:

一、建立初代紐西蘭白兔SPF兔核心群(如圖1,2,3)

(一)自清淨兔中挑選出優良懷孕母兔,供初代SPF兔生產之用。

(二)將臨盆母兔以二氧化碳安樂死,再放入消毒水中清洗後,放置於手術台上,進行腹部消毒,以正中線剪開,以帝王切開手術取出子宮。

(三)子宮再放入消毒水中,之後穿過傳遞箱,將子宮膜剪開取出仔兔,置於隔離箱內保溫,後續以SPF母兔當做代理孕母,代為哺育,直到離乳,育成初代SPF種兔群。

二、最少病原兔之每季健康監測計畫:

每季檢送4-6月齡種兔,委託台灣大學醫學院動物中心研發組針對兔出血熱、兔輪狀病毒、淋巴球性腦膜脈胳膜炎病毒、肺炎病毒、里奧病毒、泰勒氏病、博德氏菌、巴氏桿菌、白癬菌、沙門氏菌及內外寄生蟲等病原,以微生物分離及酵素結合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式檢測。

三、實驗兔飼養管理標準作業程序(SOP):

包括人事規範、動物飼育管理、動物繁殖、動物健康及診斷、設施及環境、技術操作方式及物料管理等程序。
本所建立完成初代SPF核心兔群,將使台灣實驗用兔之水準從傳統清淨等級提升至無特定病原等級,除保有自身SPF種原,並藉由實施定期健康監測計畫,確保本所實驗兔品質,以及順利完成紐西蘭白兔生理值測定,可提供使用者更精確的參考值。未來將持續配合國家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政策,生產優良實驗兔供應生醫產業,並培育專業實驗動物人才,以及進行實驗兔品系命名,期待動物房能獲得ISO 9001-2000國際認證,以提升實驗兔生產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