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出在羊身上】
羊毛是人類在紡織上最早利用的天然纖維之一,是種由不溶性蛋白質角朊構成的多層次生物組織,和別的哺乳動物的毛髮相似,但結構十分複雜。人們利用羊毛紡紗,編結毛衣,用以禦寒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史前3,000~4,000年的新石器器時代;中國新疆曾出土3000年前的毛織品。
羊毛纖維柔而富有彈性、有天然形成的波浪形捲曲、可用於製造呢絨、絨線、毛毯、氈呢等生活用和工業用的紡織品。羊毛製品有手感豐盈、保暖性佳、穿著舒適等特點。通常以綿羊毛為主,但安哥拉山羊毛(俗稱馬海毛)和絨山羊的絨毛(俗稱喀什米爾毛)也入其中。
外觀形態主要包括纖維的細度﹑長度﹑捲曲﹑色澤等。大多數有色綿羊在選育過程中早已淘汰,僅少數土種羊毛在皮質層中存在色素而顯示顏色(以黑、褐、灰色居多)。白羊毛洗後的正常顏色呈潔白、乳白或乳酪色。
從羊體剪下時﹐成簇的羊毛聯結成束狀的毛叢。剪下的毛被含有油汗、砂土等伴生物和雜質,稱為原毛;經洗淨後的羊毛稱淨毛。全世界大多數國家都養綿羊,總數近10億頭。約佔世界服裝用纖維的5%。羊毛產量中 90%以上是剪自活羊羊身的毛。
綿羊毛根據紡織使用價值﹐通常按細度和長度分成細羊毛、半細毛、長羊毛、雜交種毛、粗羊毛等5類。細羊毛(美利奴羊毛)的用途以高級衣料為主;半細毛、長羊毛(萊斯特羊毛、林肯羊毛)和雜交種毛(考力代羊毛)的用途比較廣泛,除衣料外,也用於製造絨毯、床毯、傢具織物、帷幕等。較粗較長的毛用於製地毯、漿粕毛毯、長毛絨等。粗羊毛不適宜於衣料用途,主要用於製作地毯、粗毯、襯料等。
賣毛市集。
【穿羊】
羊毛的應用和羊毛製品的特點 羊毛的品種規格複雜,加工手段也多種多樣,除傳統的精梳、半精梳、粗梳毛紡外,還在試驗自拈紡紗和各種新型紡紗方法﹔加上機織、針織、以及各種整理工藝的組合,可以製成用途多樣、風格迥異的各類羊毛製品。羊毛纖維的許多基本性質,通過適宜的加工手段表現為羊毛製品的各項特性。
捲曲賦與的膨鬆感,有保藏靜止空氣的能力,加強了羊毛製品的保暖性。羊毛的吸濕性強,製成服裝可以幫助散發人體的汗液和體熱,使人感覺舒適。羊毛的吸濕放熱量是所有紡織纖維中最高的,能緩和外界環境變化對人體的影響。
羊毛定形性被利用來使織物平挺,而良好的回彈性以及變形後的快速恢復能力又賦予織物優良的抗皺性。毛纖維的拉伸強度不高,但因變形大和彈性回復好而使織物耐用。羊毛的耐污性和去污、排塵性在各種紡織纖維中也最為突出。所有這些性能綜合起來,使羊毛製品用作服裝時既美觀,又有舒適實用的服用功能。
羊毛與火焰接觸時,不像纖維素纖維那樣易於燃燒,也不像大多數合成纖維那樣熔融黏結,只在極高溫時才燒焦而形成一種充氣的炭球。這種燃燒生成物沒有黏性,與皮膚接觸不致造成嚴重灼傷,而能形成一種熱障,阻礙熱的進一步傳導。因此,羊毛是一種安全纖維。羊毛的另一獨特性質是氈縮性,可使織物表面形成掩蓋織紋的緻密絨面。這樣的織物抗風而透氣,中間蘊藏空氣,用作冬季服裝有優良的禦寒功能。利用這種氈縮性還能製成有隔熱﹑防震﹑濾塵﹑吸油等各種功能的氈呢。
羊毛製品也存在一些缺點﹐例如﹕易蛀﹔潮濕後平挺性變差﹔洗滌後容易發生氈縮而縮小變形等
(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BE%8A%E6%AF%9B)
【原住民的羊皮外套】
南番帶毛山羊皮衣(Taguriz),為山羊皮一大長方塊及二小長方塊縫合而成,長及膝而無領無袖無扣無帶。雨天時翻有毛之面於外,天寒時則翻於內。
(民國19[1930];出版者:國立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出版地:上海市;卷期編次:專刊第三號;書刊作者:林惠祥;書刊名:臺灣番族之原始文化)
【白族人與羊皮】
白族共有160萬人,其中雲南省134萬人,80%以上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自稱白子、白尼、白伙、意為白人。白族的歷史悠久,經濟文化發達,公元前二世紀就與中原漢族有較為密切的經濟文化聯系,受其影響較深,現在習俗部分與漢族相同。白族使用漢字書寫,但是有自己的語言,文學藝術豐富多采,。
在劍川縣,白族姑娘嫁妝里少不了一張雪白的白羊皮。要用純白的綿羊皮鞣制而成,不得有一點雜毛。羊皮上必須完整地保留羊的四肢和尾皮, 不得有任何殘缺。為此, 哪家有姑娘要出嫁,早早就得養好一只白羯羊,假如沒養羊,到時候即使出高價購買也在所不惜。這种習俗的形成,與白族婦女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所處的地位是分不開的。千百年來,劍川白族婦女在社會分工中擔負的不只是輔助性的家務勞動,四季農活也無所不干,在終年的辛勤勞動中,既能御寒又可作勞動保護的羊皮,成了他們的親密伙伴。
特別是劍川婦女習慣於背背子,且有羊皮作墊背,一張羊皮對劍川女子來說,就好比彝族人的披氈和藏族人的靴子一樣,是須臾離不開的東西,父母在姑娘出嫁時送給她一張潔白的羊皮作嫁妝, 不僅是送給女儿一件生活用品,也是希望她能把勤勞樸素的美德帶到丈夫家去。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羊皮的使用价值已漸漸消失,但作為一個古老的習俗,至今仍然在一些地方沿襲下來。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畜產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