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農作物以收穫籽實或纖維為主,而牧草主要是收穫其植株幼嫩莖葉部分來作為畜禽和魚類食物來源,因而在栽培管理上與一般作物有所不同。要使青飼料獲得高產,沒有良好的栽培管理技術,就無法獲得高產。
[整地]
牧草的根系發達,在地下的延伸面也較廣,所以需要深翻土壤。在可能的條件下,一般最好耕深20~30厘米左右(鹽土地區不宜深翻)。由於牧草種子一般較小,因此整地碎土要較細,否則會影響全苗。在整地同時,要開好排水溝,在雨水多的地區,一般為距4~6米,以利雨後田間排水。
[播種期]
牧草分冷季型和暖季型,冷季型牧草一般秋播,暖季型牧草一般春播。春季地溫達到10℃~15℃時即可播種。過早,如遇到陰雨天氣,則易造成種子腐爛。秋播一般在9~10月進行。
[豆科牧草的根瘤菌接種]
豆科牧草接種根瘤菌是增加牧草生質量,節省氮肥的有效措施。根瘤菌的多少影響固氮率,因而直接影響草產量。在未種過豆科牧草的地區,接種根瘤菌是種植豆科牧草高產與否的關鍵。即便是種植過豆科牧草的地區,接種高效根瘤菌種,也是增加牧草產量的有效措施。但要注意根瘤菌的特異性很強,某一族的根瘤菌只能對本族的幾個豆科屬、種有效。
[播種方法]
牧草播種可直接撒播,但以條播為好。其行距應根據牧草種類和種植目的不同而異。一般株高兩米以上的牧草,行距為40~60公分,留種用的,行距可寬一些;株高1.5米左右的一般行距25~30公分,留種田行距45公分。種子覆土深度一般2~3公分。牧草一般單播。也可豆科與禾本科混播。混播時,最好間行條播。如果品種搭配合理,兩種牧草都能生長良好。
[播種量]
播種量的確定主要取決於種子的大小,以及種子的純淨度和發芽率。一般小粒種子的播種量為0.3~0.5千克/畝;稍大一些的種子為1~20千克/畝。用于留種的播種量,一般可減少三分之一。混播的播種量,一般為各單獨播種時之用種量的60~80%。
[施肥]
施肥對牧草非常重要。氮素,不僅是獲得高產的保證,而且可以增加植株粗蛋白質的含量。基肥以有機肥為主。缺磷的土壤,每畝施用20-25千克過磷鈣,在翻犁土地時一起翻入土中。氮素化肥作追肥施用,禾本科牧草,一般每畝追施20-30千克純氮。豆科牧草依靠根瘤菌從空氣中固定氮,,肥料的施用量只需禾本科牧草的1/3-1/2,主要作基肥和苗期追肥使用。追肥後,要及時中耕,把肥料翻入土中,以免損失。
[田間管理]
牧草在幼苗時期生長緩慢,容易被雜草侵入,所以幼苗期中耕除草十分重要。單播牧草也可以用除草劑除草。遇乾旱,需及時灌溉,以利牧草再生。
防除雜草的方法有人工除草和除草劑防草:
(1)人工除草:
在草地面積小的情況下,可採用人工除草,在牧草生長早期,即分蘗或分枝以前,因雜草小,實行淺鋤,在牧草分蘗或分枝盛期,雜草根系入土較深,應當深鋤。
(2)牧草地常用除草劑種類及使用方法:
禾本科牧草選擇性除草劑,此類除草劑專門用於禾本科草地防除一年生及多年生闊葉雜草。它們防除雜草時具有選擇性。除草劑包括人2,4-D、本達隆、免速隆等,它們的優點是對禾本科牧草有選擇性,缺點是不能殺害禾本科雜草。
豆科牧草選擇性除草劑,此類除草劑用於豆科等雙子葉生草地防除部分一年生及多年生禾本科雜草,包括伏寄圃、快克草、快伏草及西殺草等。
滅生性除草劑又稱非選擇性除草劑,如固殺草、嘉磷塞、依滅草、理有龍、巴拉刈等。該類除草劑沒有選擇性,能殺死所有綠色植物,主要在生荒劃開墾後,牧草播種、栽植前,或草地更新使用。牧草刈割時期一般根據飼餵對象和需要來確定。刈割太早,產量低;刈割晚,草質粗老,營養下降,且不利再生。一般豆科牧草多在初花期,禾本科牧草在初穗期,這樣既能有較高的產量,同時營養也較豐富。飼餵魚、鵝和兔子多在花前或抽穗前列割利用。刈割長度不能太低,也不能刈割過頻,否則會導致牧草地的衰退。一般刈割留莖高度在10公分左右。刈割作牛、羊飼料,一季4~5次,飼兔、鵝和魚6~8次。調製青貯,多一次刈割。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畜產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