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蕉3號」中矮性,省工耐風又兼耐病特性,果型及風味優良。本品種不適中部、東部地區種植,南部地區種植本品種之農友,宜注意本品種雖較耐風,但仍須插立防風支柱,預防風害(支柱高度可比傳統支柱短小1公尺左右)。本品種深具內外銷潛力。
香蕉為臺灣重要經濟果樹之一,栽培面積約在6至7千公頃左右。近年來黃葉病(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race 4)在臺灣蕉區蔓延,使香蕉產業面臨危機。民國81年,台灣香蕉研究所成功育成「台蕉1號」耐病品種,推廣種植,在高屏地區種植面積達1千多公頃,廣受農民歡迎。惟「台蕉1號」最大缺點為植株比「北蕉」高,假莖也較纖細,風害損失較重。因此,選育兼具矮性及抗病能力,為臺灣目前香蕉品種改良的重要目標。在民國81年,本所從「台蕉1號」蕉園,選獲中矮性植株,編號為TC1-229品系。經試驗研究,本品系兼具中矮性及耐病優點,風味品質與「台蕉1號」相同,深具推廣潛力,並在89年命名為「台蕉3號」。茲介紹如下:
品種來源
於80年高雄縣大樹鄉蕉農陳金守先生從其「台蕉1號」(編號GCTCV-215)蕉園中發現中矮性變異株,高約200公分。前於81年3月透過台灣省青果合作社高雄分社大樹辦事處通知台灣香蕉研究所。本所派員前往,經初步觀察,確認為變異株,並採其吸芽(編號TC1-229)在本所以組織培養繁苗進行試驗。
育成經過
自民國82~84年,本種在香蕉研究所及大樹鄉試區進行品系選育特性鑑定及比較試驗。「台蕉3號」無論在新植世代及連續3年的吸芽和宿根世代,均呈中矮性。平均株高為229公分,莖周為70.4公分。而對照「台蕉1號」則分別為291及72.7公分。「台蕉3號」比「台蕉1號」矮62公分。在此試驗中,沒有發現外型變異植株。又於85年,在6個農民試種園共調查2,874株「台蕉3號」植株,變回高大植株的回變率由0至6.5%,平均為3.0%。可見其中矮特性,在不同世代中,均相當穩定。
又於84~85年,「台蕉3號」在高屏地區、南投竹山及台東進行區域適應試驗。其後85~88年間,在大樹及旗山等地進行農民少量試作,本種在大多數試區表現良好。因具矮性,省工耐風,又兼耐病特性,果型及風味優良,深獲農民肯定。
一、植株形態
本種屬中矮型。株高為210~255公分,比「台蕉1號」矮約60~90公分。「台蕉3號」葉柄間距較緊密,呈明顯矮性。其新植世代的假莖莖周約62~73公分,但在宿根世代,則達70~84公分,呈粗矮狀。
在抽穗後,葉片較短而寬,葉形比約為1.95左右。樹冠寬度約241~374公分。新植世代葉片張開,宿根世代葉片直立,呈叢生。後期新生葉片頂端呈扭曲分裂,為其特徵。雄花苞片於張開後脫落,與「台蕉1號」相似。
二、生育習性
在高屏地區於3~4月間種植,從種植至抽穗所需天數約7.3~9.2個月,至採收則需11.8~13.0個月,其生育週期大致與「台蕉上號」相同,比「北蕉」晚一個月左右。總葉數約35~40片。但在中部及東部地區,適應較差,生長緩慢,產量偏低。
三、黃葉病抗性
對黃葉病具耐病特性,與「台蕉1號」相似,屬中等抗病程度。本種新植世代,在黃葉病病園中種植的平均發病率為2.6%,比耐病品種「台蕉1號」(12.5%)有較輕的趨勢,而感病品種「北蕉」的發病率高達72.6%。若以吸芽或宿根種植,其發病率更低,約為0~3.7%。
四、耐風特性
「台蕉3號」植株矮小,在強風下可減少風害損失。於88年6月6~7日瑪姬颱風襲擊時,最高風速達每秒22.2公尺,在本所試種區調查,「台蕉3號」的折損率(含植株倒伏及假莖折斷)為8.6%,而「台蕉1號」及「北蕉」分別為66.7及26.6%。可見本種耐風能力比其他兩品種為佳。同時,在強風暴雨過後,恢復生長的速度亦比其他品種快。
五、果房及產量
每串果房果手數較多,可達8~11把,果指數約152~214。但末把細小,不合商品規格。果手排列較為緊密。單株果重在2~3月較低約14~20公斤,在4~6月較高,約20~28公斤。比「台蕉1號」輕2~3公斤左右。平均果指長約為20.9公分,比「台蕉1號」稍短,平均果指重約為156公克。果軸長度約41公分,冬天沒有抽穗困難。「台蕉3號」果指形狀具台蕉特性,大小適中,適合內外銷標準。
六、後熟特性
經乙稀在20℃下催熟後,黃化天數及櫥架壽命約為4~4.5夭。轉色均勻,兩段著色發生率低。糖度為21~24度(Brix)。經催熟後,果皮呈金黃色,果肉品質佳,其台蕉風味。於88~89年度,在東海大學食品研究所進行官能品評比較,在香味及甜度方面,「台蕉3號」比「北蕉」及「台蕉1號」略佳;而在酸度及澀度,三者無明顯差別;在整體接受程度方面亦以「台蕉3號」為最高。
栽培管理要點
本種對土壤及氣候之適應性與「台蕉1號」相似,但不及「北蕉」之廣。因此種植本品系必需注意其特點,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一、蕉園選擇
本種為耐黃葉病品系,適宜在南部輕至中度病疫區種植,但在重病區域或排水不良之病園,仍會發病,不宜種植。因此宜達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及土壤富含有機質之蕉園種植。東部及中部蕉園因氣候型態不同,不宜種植本品系。
二、種植期和種植密度
本種的生育週期與「台蕉1號」相似,比「北蕉」長3~4個星期。若在土壤及排水良好之蕉園,最適當的種植期在3至4月間。若土壤條件較差,生育期會延長,可提前2至3週種植。在一般蕉園種植密度可採用7 X 7尺之種植方式,每公頃可種植2,000~2,200株。
三、早期栽培管理
本種因具矮性,早期株高增長較慢。肥培管理與其他品系相同,不必追加肥料,但應注意雜草防治。施用除草劑慎防噴到植株,以免受害。在2、3月種植,需加強蚜蟲防治,減少嵌紋病傳播。種植早期覆蓋銀色反光塑膠布可達雜草控制及防蚜蟲目的。
四、肥料施用
與「台蕉1號」相同,可施用四號複合肥,全年每株用量約1.5公斤,以少量多施方式,肥效較佳。
五、風害預防
本種雖較耐風,但仍需插立防風支柱,預防風害。然而,支柱比傳統支柱可短小1公尺左右。
六、葉片保護
與一般香蕉同(參考植保手冊)。
七、水銹防治
與「台蕉1號」同。可選用下列方法防治:在10~11月抽穗之植株,當花苞即將抽出,在莖頂葉鞘上撒施5%毒絲本或10%賽滅得粒劑,每株用量15公克,或於抽穗期間,噴施第滅寧(大喜)3,000倍液,每10天噴施一次。
八、除萌及留萌
本種吸芽數目明顯比一般香蕉少,生長也較慢,可減少除萌次數。若要留芽種植,應比「北蕉」稍早開始留芽。
九、整把及疏果
本種有小把及三重指缺點,必需注意適當疏果。建議冬蕉及花龍蕉留6~7把,春蕉可留7~8把。
十、套袋
可採用藍色PE或褐色紙套袋。若使用PE套袋,應內墊報紙,預防日燒。低溫時,注意田間灌溉及提早套袋,可減輕果實寒害程度。
十一、採收熟度控制
本種果房飽滿速度較慢,為達一般香蕉採收熟度,採收期較「北蕉」約延後2至3星期。但不要延後過久,以免熟度過高,造成黃膨現象。
推廣展望
「台蕉3號」為中矮性抗病品系,可在南部疫區種植,更可省工耐風,深受試種農民喜愛。特別在土壤良好的旗山地區,蕉農對本品系之需求甚殷。同時本品系在良好管理下,果把形狀及風味與「台蕉1號」相同,深具內外銷潛力。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台灣香蕉研究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