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菖蒲為臺灣三大切花之一,栽培面積佔第二位,每年約500至600公頃,為普受生產者及消費者喜愛的大眾切花。唯數十年來栽培品種,一直均由國外引進,沒有一個真正由國人自己育出,能溶入臺灣風土環境,民俗嗜好的國產品種。為培育臺灣自有品種,臺灣省農業試驗所於民國72年自美國引進24品種,73年自荷蘭引進10品種,74年自美國引進37品種,75年自后里地區花農處收集美國引入的12品種,加以試種觀察。各品種經過園藝性狀如風土適應性、抗病性、切花品質及切花壽命等之調查,選出優良親本,再經除雄授粉雜交157個組合,育成1326個小球,經多次冷藏、栽培過程,已全數開花,其間歷經林瑞松、溫英杰、吳明哲及凌千里諸位先生等人之努力研究及研究計畫之斷續與變更。各雜交品系於本所進行初步篩選,按品系之生長勢、花色、花數及抗病性等園藝性狀表現,選出優良雜交品系D9、D17等。上述品系除加速進行木子繁殖工作之外,現正於后里與北斗地區進行產地比較試驗,以更進一步觀察與篩選。
唐菖蒲為臺灣三大切花之一,栽培面積每年約800公頃,為普受生產者及消費者喜愛的大眾切花,唯數十年來栽培品種,一直均由國外引進,沒有一個真正由國人自己育出,能溶入臺灣風土環境,民俗嗜好的國產品種。基於唐菖蒲本土化品種選育工作之必要,臺灣省農業試驗所乃積極從事唐菖蒲育種工作。自民國72年起,引入優良品種試作觀察,從中擇優以為雜交親本。民國72年自美國引入24品種、73年自荷蘭引入10品種、74年自美國引入37品種,上述引入品種均完成風土適應性、抗病性、切花品質、切花壽命等園藝性狀之調查、評估工作,並已完成部份雜交組合。75年又自后里地區花農處收集自美國引入之12品種,也完成風土適應性、抗病性、切花品質、切花壽命等園藝性狀之調查、評估工作,並完成雜交116個組合。76年之後,因試驗工作方向調整而暫停唐菖蒲育種工作之進行。民國80年起,政府將球根花卉列為重點發展項目,因此再重新整理唐菖蒲之育種工作,針對已有之雜交品系加以繁殖與調查評估。至民國82年,初步評選出紅色系、粉紅色系等7個優良品系。民國83年起,開始於台中縣后里鄉及彰化縣北斗鎮進行品系區域試作觀察。目前評選出D9(粉紅色系)表現較佳,正加速大量繁殖中。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農業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