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菖蒲綠手指 / 病蟲害管理 / 赤斑病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赤斑病
發文日:98/09/14

赤斑病

病徵:

植株之葉、花及球莖均可受害,葉片上之病斑初為角斑,後迅速沿著葉脈擴展呈長橢圓形,中間黃褐色,邊緣淡紅褐色具黃綠色暈環,在老病斑上可見同心輪紋,病斑中央長有黑色之黴狀物,為病原菌之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花器受害時,產生不規則圓形至橢圓形黃褐色病斑,後期轉呈黑色。球莖上之病斑小,淡色至黑褐色,侵害部位由淺入深,致使球莖中心呈現褐色軟木質腐爛。

病原:

病原菌為Curvularia trifolii (Kauffm.) Boedijn. f. sp. gladioli Parmelee & Luttrell,菌落毛狀,灰褐色至黑色。分生孢子梗褐色,單枝或分枝,頂部多彎曲,大小可達150X5~7um。分生孢子棱形,彎曲,有3個隔膜,大小為23~38X12~16um,中間兩個細胞暗褐色,兩端細胞淡褐色。

發生生態:

本病病原菌可在感染的球莖或土壤中越冬,並於溫暖多雨的季節發生。田間通常以氣流和雨水飛濺傳播。在植株任可生長時期皆可受害,尤其是幼嫩的組織最易遭受侵害。品種間之抗感病性有差異,在大多數栽培品種的腐爛球莖中,除可發現本菌外,尚可發現鐮胞菌之存在。

防治:

1.實行3年以上之輪作,或進行土壤消毒。

2.種球處理。

3.發病初期噴施化學藥劑。

4.注重田間衛生,減少病害之傳播。

5.種抗耐病品種並進行種球消毒。

6.適當之肥培管理,增強植株之抵抗力。

7.加強藥劑防治,減少感染源,可選用75%快得保淨可濕性粉劑500倍、50%撲滅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於發病初期開始噴藥,以後每隔 7天噴藥一次,連續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