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點葉蹣    
                      (Two-spottd spider mite) 學名:Tetranychus     
                      urticae (Koch) 為害習性:二點葉蹣各期個體均聚集在葉背為害。秋季以後,二點葉蹣體色逐漸變黃色至桔紅色,冬季成蹣常成群聚集樹皮縫隙間越冬或遷移至雜草上繼續為害,春季時體色再由桔紅色回復為淡綠色。本性喜棲息於葉背取食產卵,以口針刺裂表皮細胞,再以口吻將滲出之養液吸入,棲群密度高時會形成細小絲狀物,由於體型小,可經由風力吹散或昆蟲攜帶遷移,所以全省有適當寄主處均可能發生。此類蟲怕雨,喜乾燥、高溫,因此連續乾旱常導致嚴重發生。
 形態: 
                       
                        
                          | 卵: | 圓球形,灰白色透明,表面光澤晶瑩,即將孵化時轉為橙紅色。 |  
                          | 幼蹣: | 初孵化的幼蹣淡紅色,三對足,取食後身體逐漸變為淡綠色,體背兩側漸有黑斑出現。 |  
                          | 若蹣: | 四對足,此時與成蹣外形大致相似,但個體較小。 |  
                          | 成蹣: | 雌蹣體長約0.45mm,橢圓形且背面拱起。體色淡黃或黃綠色,體背左右兩側各具一大形墨綠色之斑紋。其外側三裂,內側不分裂。雄蹣比雌蹣個體小,腹末較宰,呈倒三角形。 |  危害狀:幼蹣或成若蹣主要活動於葉背及莖枝,尤其是在葉背危害,以口針刺破植物組織細胞,再以口吻僅貼葉表形成真空,以利植物汁液流入體內,如此葉片細胞破壞,形成白色斑點,葉片黃化、皺縮,甚至在葉片上結網終至落葉。
 防治方法:
 
                        
                          | 一、 | 清除附近雜草,以杜絕孳生棲息。 |  
                          | 二、 | 適當正確的整枝及修剪。 |  
                          | 三、 | 施藥時應將藥液均勻的噴至葉背,噴及蟲體及卵粒。 |  
                          | 四、 | 把握防治適期,於葉蹣密度未升高前噴藥,以控制其族群的猖獗發生。 |  
                          | 五、 | 藥劑輪流使用,以避免抗藥性的產生控制族群發生。 |  
                          | 六、 | 防治藥劑: |  
                          |  | 1. | 40%能殺蹣乳劑1000倍。 |  
                          |  | 2. | 57%歐蹣多乳劑2000倍。 |  
                          |  | 3. | 25%離蹣丹可濕性粉劑500倍。 |  
                          |  | (王文哲,1998,玫瑰病及栽培管理,p.26) |  
                        
                          | .jpg) |  |  |  
                          | 二點葉蹣成蟲 (楊秀珠,1998,玫瑰病蟲害及栽培管理第160頁)
 |  | 密度高時有結網現象 (羅幹成,1995,台灣花卉彩色害蹣圖說第16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