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苗栗大湖栽培草苺已有四十餘年矣,早期以牛整地,鋤頭做畦;農業機械化後改以耕耘機整地,開溝機做畦;而目前多以曳引機整地,開溝機做畦。畦之模式已由平畦鋪稻草,改良為半圓畦鋪銀灰塑膠布。品種亦由加工用品種改為鮮食用品種。產品加工作業為主,轉變為大盤商收購送鮮食市場、水果行、農會共同運銷、觀光採果等作業項目,促進產業之發展,使草苺成為台灣重要之經濟作物,夙有草苺王國之美譽。
而近年來調查發現,採用田圃育苗之走蔓苗,其幼苗常帶有青枯病或炭疽病病原菌。若以此苗定植於田畦後,不久即出現萎凋病癥而枯死,要是在育苗期間逢霪雨,則導致種苗大量染病枯死,嚴重造成苗株缺乏。又發現農民長時間之採果姿勢,造成脊髓彎曲或長骨刺之患者逐年增加,同時在農村勞力老化,人力外流之情況下,已使農民難於負荷,又在長期無輪作之栽培體系下,亦漸漸使土壤物理及生物性皆嚴重惡化。鑑於此高架床栽培即以解決諸問題而設計,以水耕栽培床為基礎,參考日本立體栽培方法,設計適合本區草苺栽培模式之栽培床,本文介紹其初步成果。
二、 實施方法:
1、 栽培床之設計,以1/2"之鍍鋅錏管為骨架,床寬30cm,高15cm,下鋪塑膠布以蜂巢管排水,採單層栽培,以香菇廢棄土為介質,灌溉以1吋三孔噴水帶噴灌。栽培床距80cm,栽培株距23cm。
2、 栽培草苺品種為桃園一號,十月中旬定植,田間管理以常法行之,水份之補充視實際需要行之,於草苺葉片長出四片時覆蓋覆塑膠布,覆蓋前施以緩效性有機複合肥料當追肥。生長中後期視需要以台肥五號即溶肥料400倍以葉面補充。
三、 實施成果:
90年調查草苺栽培之勞力時間分配如表。表中所示痛苦指數為參考日本作業姿勢強度區分而訂定,除了病蟲害管理外,其餘痛苦指數皆為5以上,尤其採收時間佔50.25%,且集中於二、三月份,又目前草苺農之年齡為55.56,經營模式大部份為交付大盤商及共同運銷約佔78.12%,皆需自己採收,對身體負擔之重由此可見。設計以高架床高110㎝,符合人體之操作,各項作業之痛苦指數皆可降為1,明顯減輕農民身體負擔。
高架床栽培草苺植株生長、開花結果與土生栽培相同,但其栽培株數可增加30%,果疫病、白粉病病害減少,果實清潔,果實甜度為8 ~9°Brix與土耕栽培相似,因栽培介質僅15㎝,產量上未能如預期僅增加4%,因此水分、養分之控制,介質之選擇等皆為重要因素,本場目前正逐年進行各項因子試驗,開發低成本,高產量、高品質之栽培新技術。
四、結語:
草苺為本區重要高經濟作物,亦為大湖地區農民之最重要經濟來源,傳統土耕作畦栽培受體力之限制,每人平均管理0.2ha約有10,000株草苺,若改以高架床雙層栽培可有26,000~30,000株,預期產量可增加約兩倍,且身體負擔可大大減輕。又配合在休閒農業政策下,觀光採果之盛行,高架床栽培可方便消費者採收,且雨季時疫病果減少,亦提昇消費者採果意願。因此高架床栽培草苺為值得開發之栽培技術,本場正積極對高架床栽培技術之介質、養液、光合作用及水分等相關因子做逐一探討,以成本低、高產量、高品質之栽培技術,推廣給農民朋友使用。
資料來源:
張廣淼 2002 草苺高架床栽培技術之探討 農政與農情 124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