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湖地區之草苺栽培,從1959年賴雲添先生自台北蘆洲引進栽培至今已有四十餘載,其中栽培品種由加工用之馬歇爾、福羽、aliso,至今鮮食用之春香、豐香。栽培方法由平畦、鋪稻草改良為圓畦、鋪銀灰塑膠布,病蟲害亦由早期之灰黴、果腐、神澤葉蹣為主,增加為青枯、炭疽、葉芽線蟲、白粉、果腐、灰黴、斜紋夜蛾、甜菜夜蛾、二點葉蹣、薊馬。因此農藥之使用種類、使用量亦相對增加。在每年殘毒抽測中,偶有檢出使用未推薦用藥及殘毒過量之情形,經媒體之報導造成消費者恐慌及農民損失。有鑑於此,本文對草苺之重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做一簡單介紹,以減少農藥之使用量,保護消費者安全及農民權益。
主要病害之發生及防治方法
(一)青枯病
本病為細菌感染所引起,在定植初期最容易發生,發病時下位葉1~2片先呈萎淍,葉柄下垂,烈日下更為嚴重,但過夜後稍可回復,數日後整株枯死。取罹病株洗去根圈土,根系大致健壯,將其根冠縱切,可發現根冠中央明顯褐化。
本病主要發生在定植初期,生育期間少有病株出現,但至生育後期4~5月時,萎淍現象又再度出現。
本病目前尚未有推薦防治藥劑,因具有潛伏感染之特質,若採用無病徵而已感染之草苺為母株,其幼苗帶有病原菌之機會相當大,若以此苗定植於本田中,遇條件適合時,發病機率高,對農民影響甚大。
本場已開發出從走蔓中檢出青枯病之技術,在繁殖親株選擇時先行檢測,可避免親株受感染之情形發生。另在苗圃之選擇,應避免已發生過青枯病之田及栽培過茄科作物之田當苗圃。
(二)炭疽病
本病為真菌感染所引起,病菌一年四季均可存活於草苺植株上,育苗期可於葉片、葉柄及走莖發現病徵,初期不會對植株造成嚴重為害,但育苗後期若疏於管理,造成植株死亡,於苗床中形成一小區一小區空區,嚴重者可達整畦死亡,尤以七月份後為甚,殘留之植株若定植於本田,亦可能造成大量死亡。
本田期則於草苺苗移植本田後一個月至一個半月(覆蓋塑膠布初期)植株大量死亡,縱剖冠部可看到紅棕色斑紋是其特徵;或於翌年四月氣溫昇高時,帶病菌植株又會死亡,影響草苺產量甚鉅。本病菌可為害果實、植株各部位,但以為害冠部造成植株死亡最為嚴重,而為害果實則均於四月高溫之草苺果實生產後期,對產量之損失輕微。本區農民對本病之認知,侷限於育苗期及定植初期,但近年來之暖冬現象,在一期花及二期花每逢下雨,在果實上皆有發現本病,農民將其定為酸雨造成或其他病防治,而無法達預期效果,此現象值得探討。本病以植保手冊推薦藥劑可有效控制。
目前尚無任何生物性製劑可有效防治。本病在苗圃每年發生,源於現推廣品種豐香,對本病抵抗力弱,每逢大雨後若無立即處理,即可能造成危害,尤以排水差之苗圃更為明顯。因此選一健康無病,排水良好之苗圃,加上良好之管理,應可有效抑制本病之流行,若有能力設防雨設施,則可達更好效果。
(三)白粉病
本病危害草苺葉片、走莖、花、果柄、果實,先由下位葉開始發生,在葉背面產生白色菌絲,初期產生圓形病斑,後病斑表面產生白色粉末狀孢子,病斑擴大相互癒合呈不規則形,罹病葉片後期葉緣向上捲起。果實感染後,上佈一層白色粉狀菌絲,無商品價值。本病在12月初即可發生,正逢一期果採收期,若未給予適當之處理,即可能二、三、四期花皆受感染,造成農民嚴重損失,此病已成農民最大之負擔,防治方法可依推薦藥劑方法行之。
本病之發生經證實在低溫潮濕時最為嚴重,在育苗期僅在繁殖親定植初期,於五月下旬後皆很少發生,於七月後更無發現,因此在定植前於苗床做一徹底防治,並於定植初期結果前有效預防,應可避免其流行。本病之生物藥劑,目前雖有推薦於豌豆上之枯草桿菌可用,但在草苺上未見推薦,雖有農民在使用,但有關其施用劑量、方法、時機,未見相關報告,因此不可冒然使用,造成不必要損失。
(四)葉芽線蟲
葉芽線蟲以外寄生方式刺食草苺植株新葉及芽苞,當葉片伸展開時即呈現畸型,狹小起皺而呈捲縮葉,嚴重被害時,植株矮化,影響開花結果。 本病之防治除於定植期施用推薦藥劑外,重要工作應在於苗圃之管理,因葉芽線蟲最適合之繁殖溫度為28℃~32℃,所以在苗圃期給予適當藥劑,抑制田間密度,於本田期可達事半功倍之效。
(五)灰黴病
遇低溫高濕時易發生,主要危害果實外部,亦可為害其它地上部組織,如葉片,果實被危害部份軟化呈褐色,全果腐敗,上著生灰色黴菌。本病遇雨容易發生,若連續下雨則危害嚴重。 本病之拮抗微生物木黴菌在歐美已有商品在販賣,若能引進應用,對草苺之農藥使用量可大大降低。在國內劉顯達博士於1993年亦篩選出數個菌種,有效抑制草苺灰黴病,若加以擴大用於田間,對草苺農不啻為一項福音。
(六)果疫病
果腐病主要危害果實,是本區農民最大之痛,經常全花期受損,每逢下雨必發生,若連續降雨則整期花全失,尤其於三月至五月間之春雨。若冬季雨水豐沛,則自十二月中下旬可與灰黴病同時發生。 本病之防治除推薦藥劑外,另以谷殼鋪於畦溝,以物理方法阻隔雨水濺潑感染,可減少本病之發生。又近來以亞磷酸防治馬鈴薯晚疫病效果不錯,在草苺果疫病上是否有效,仍有待探討。本病之發生與雨水關係密切,若能阻絕雨水,搭設簡易防水設施,則可大大降低本病之發生。
結語
綜上所述,草苺病害可歸為兩大類:
1.為苗圃型之病害:
青枯病、炭疽病、白粉病、葉芽線蟲;
2.本田型之病害:
灰黴病、果疫病。
苗圃型病害首重苗床管理,於育苗期管理得當,則本田定植後可節省投資勞力及成本。其中較具爭議者為白粉病,因其發生之時間長,但若於九月初定植前,施以1~2次之藥劑防治,再於覆蓋塑膠布後,施以1~2次之防治即可有效預防白粉病之發生。本田型之病害受氣候之影響大,尤其是下雨,栽培者若能有效阻隔雨水,即可有效預防病害之發生。 草苺屬高經濟作物,在休閒觀光為主之經營下,用藥安全關係著消費者之安全,也維繫著栽培者之生計。栽培者如何在病害發生前事先預防,以避免造成流行後,使用大量藥劑在治療上,而造成藥劑殘留,不但傷害消費者,也傷害自己,更傷害整個產業,實乃整個大湖地區草苺農必需深思之課題。
資料來源:
張廣淼 2002 苗栗區農業專訊十九期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