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履蘭在台灣雖然早就被引進栽培,但在1980年以前,一直是極少量,對多數愛蘭者而言,仍屬陌生的品種。直到1990年初期,適逢嘉德利亞蘭、蝴蝶蘭趣味市場的沒落,仙履蘭才漸漸成為台灣蘭花市場上另一個新興主角。而在1989年日本東京舉行的第12屆世界蘭展,其中一株玫瑰紅色的「玉女」原生種仙履蘭(Paph.micranthum),勇奪全場總冠軍,從此開啟了仙履蘭在亞洲地區興盛的栽培產業。國內從1987~1988年間屏東地區開始舉行仙履蘭之小型蘭展,栽培者開始交換購買仙履蘭及栽培心得交流。接著數年間業者或同好者從日本、美國、泰國及東南亞地區進口大量的種源及植株,奠定台灣仙履蘭產業根基。1991年拖鞋蘭同好會成立,至1995年台灣省拖鞋蘭蘭協會成立(2003年更名為台灣省仙履蘭協會),會員達四百人以上,此後,仙履蘭栽培面積逐年提昇出口產值也逐年增加,仙履蘭為繼蝴蝶蘭之後快速崛起之新興蘭花產業。
仙履蘭雖種類繁多,但因受眾人喜愛及玩家收藏,原生種遭人為大量濫採,且原生地的破壞及開墾,致使原生族群瀕臨滅絕,故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俗稱華盛頓公約)在1989年將芭菲爾鞋蘭及鬍拉密鞋蘭列入附錄一(Appendix Ⅰ)的植物,禁止所有野生植株進行國際性商業貿易。1999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因應產業所需,使人工繁殖的拖鞋蘭種苗能順利出口,訂定拖鞋蘭苗圃登記制度,公告「人工培植拖鞋蘭登記與輸出管理作業要點」(2002年修正為「人工培植拖鞋蘭證明文件申請須知」),國內拖鞋蘭外銷產業由此開始發展。
依據2004年統計資料顯示,從1999年至2004年間登記仙履蘭人工培植場共30家,主要分布於台中、南投、嘉義、台南與屏東等中南部地區,平均每家栽培面積為400坪,估計台灣仙履蘭目前栽培面積約為5公頃。整個出口申請及產值從2000年的5家950萬元至2004年14家2650萬元均呈現逐年成長的趨勢(如表一)。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種苗改良繁殖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