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海芋專業知識殿堂 / 海芋採後處理技術 / 海芋採後處理技術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海芋採後處理技術
發文日:104/12/14

海芋採後處理技術

一、前言

       海芋(Calla lily)屬於天南星科(Araceae)海芋(馬蹄蓮)屬(Zantedeschia)之球根花卉,原產於非洲南部。台灣白花水生海芋引進栽培較早,已有40年歷史,而彩色海芋則約在民國78年即有少數農民引進試作觀察,至80年左右才有業者進行切花生產,引進之後由於市場反應甚佳,因此就一直種植至今。

       海芋屬已知有七個種(species)及二個亞種(subspecies),此七種海芋依生長習性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常綠型的種類,如白花海芋(四季海芋)及香水海芋,另一類為落葉型的種類,如星點葉白花海芋、星點葉黃花海芋、黃花海芋、黃金海芋及粉紅海芋。

       目前商業生產的彩色海芋品種皆是以落葉型的五種海芋經長期雜交選育而來的品種。台灣目前栽培面積約三十公頃,其中水生型的白花海芋(四季海芋)主要栽培於陽明山竹仔湖,旱生型的彩色海芋之主要產地為台中縣、南投縣、彰化縣和桃園縣。海芋在產業發展上的瓶頸為病害之防治問題,其中以細菌性軟腐病及病毒病最為嚴重。

二、產銷概況

       白花海芋於台灣栽培已有四十年歷史,主要產區為陽明山竹子湖地區,另外阿里山地區亦有少量栽植,年產切花約五百萬支,主要以內銷切花為主,近幾年周休二日施行,休閒意識抬頭,白花海芋也成為北部重要假日休閒花卉,白花海芋盛產期為每年2-5月。

       台灣初期種植彩色海芋,主要是引進種球栽植,由於種球單價高,種植成本相對提高,因此每支切花單價相對高昂,所以初期市面上並不易見,只有消費行為較高級之飯店、展覽場所或插花教室之新興花材類才會使用。而進口之彩色海芋種球品質常參差不齊,因此植株常有軟腐病及病毒病發生,所以初期栽培並不普遍。隨著彩色海芋組織培養之發展與栽培技術之改進,栽培成本降低之後,栽培面積才逐漸擴大。根據種苗改良場供應彩色海芋組培苗數量發現,94年供應之組培苗已達31萬多株,彩色海芋栽培有逐漸擴大之趨勢。根據93年度栽培調查,栽培面積最多之縣為台中縣約有12公頃,其次為桃園縣約有8公頃,苗栗縣、彰化縣、台北縣、宜蘭縣等亦有零星栽培,總栽培面積粗估有30公頃。

       彩色海芋之栽培主要是以切花為主,約佔市場九成以上,其次是盆花市場,盆花生產面積約為一公頃。國內目前內銷之切花產量從1999年經拍賣市場約有147萬支到2004年增加至212萬支,切花產量逐年增加,切花總產值也相對增加,但切花單價價格則逐年下降中,可見切花產量與價格呈現反比,更可反應出國內市場逐年呈現飽合現象,實有必要拓展海外市場。

       彩色海芋切花除供應內銷市場所需之外,於民國90年也供應外銷市場,根據財政部關稅總局提供之資料顯示,海芋主要外銷市場為日本,供應量達9927公斤,其次是其它大洋洲國家及荷蘭。民國93年外銷切花仍主要供應日本達9935公斤,其次是香港為304公斤,但切花價值反而有下降趨勢。分析原因可能是切花外銷主要是由進出口貿易商向國內生產彩色海芋之農民收購切花外銷,由於各農民栽培品質之差異,造成外銷切花品質參差不齊,再加上彩色海芋品種老舊,而影響日本彩色海芋之拍賣價格。

       根據台中縣潭子鄉之彩色海芋花卉班廖班長表示,初期彩色海芋切花外銷由於量少,因此對彩色海芋品質要求並不嚴謹,隨著外銷數量增加,對品質之要求相對提高,因此潭子彩色海芋花班處理彩色海芋之切花外銷,斑員內部即會先將不合格之切花淘汰,再進行外銷包裝處理,保持切花品質,因此切花價格才會保持一定水準。

       彩色海芋由於栽培面積日趨擴大,生產之種球數量也增多,已有種球開始外銷,根據財政部關稅總局統計民國91至94年間種球出口數量逐漸增加,而進口數量逐年降低,94年出口量達7494公斤。彩色海芋種球也於民國94年開始試銷韓國,試銷量為淡黃色之Black Magic品種約17500粒開花球、17000粒金黃色Florex Gold品種及Pacific Pink品種約3000粒開花球,試銷價格為每粒30-35元。彩色海芋種球來源除引進新品種之種球外,大多數是由組織培養苗進行開花球養成,現今國內主要栽培品種是Black Magic、Florex Gold、Majestic Red、Pacific Pink、Neroli、Extra Gold等。

三、作物特性

       白花海芋(Z. aethiopica)性喜冷涼,於台灣地區主要於冬季生長而於春天開花,夏季高溫時,葉片易焦枯,植株呈休眠狀態,但是若在冷涼環境下且水分充足地區可周年保持常綠。白花海芋生育適溫為13-18℃,當根莖(Rhizome)生育成熟時,在主莖上每展開四片葉即分化兩個花芽;若溫度及營養條件充足,每一主莖一年可分化6-8個花芽,但若夏季溫度過高,花芽分化過程受阻,即會形成盲芽或花芽枯死,而減少切花產量。以中小型花之Childsiana品種為例,定植適期為5-6月,行株距約50公分 × 30-40公分,每株地上部及根約剪短至15公分左右,並帶有3-4個主球。為防止夏季高溫阻礙生育,可進行遮光降溫處理,遮光度為50-60%,低溫水灌溉,水溫保持13-18℃為宜。土壤pH為6.5-7.0,低EC值為宜。白花海芋之栽培土壤若養分過高,生長過於茂盛,可減少施肥或進行除葉處理,以抑制營養生長,白花海芋耐寒性佳,定植後可三年不須掘球重種,亦能保持生育及開花良好。

       彩色海芋是由Z.albomaculata、Z. jucunda 、Z.elliottiana、Z.pentlandii、Z. rehmannii等落葉型之五原生種經長期雜交育種選育而來。現今世界上彩色海芋栽培品種已超過120品種,品種花色眾多。彩色海芋生育適溫為18~25℃,溫度超過30℃,除植株生育受阻外,且易受軟腐病感染,造成種球腐爛,因此臺灣平地宜在秋冬季種植。彩色海芋由於不耐高溫潮濕之環境,栽培上宜選擇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之砂質壤土為宜,採高畦種植。彩色海芋切花生產之種球大小為直徑4公分以上,為增加切花產量可利用GA3(激勃素)浸漬種球處理,GA3濃度為50~100ppm,種球浸漬時間為10~15分鐘。種球定植之行株距為25~30公分,行株距視種球大小而予以調整。種球定植後約二個月時間(依種植時之環境溫度及品種而有差異)可見花苞形成及花朵產生。彩色海芋的生長周期約16~24週,種植後5~7週主要為根及植株形成生長,種球重量將減少,此時貯藏於種球內之養分主要用於植株生長及開花用,種植後6~16週植株養分吸收達到最高峰,此時需注意特別施肥管理工作,種球重量與地上部在此時將快速生長發育。種植16週後地上部漸枯黃不再生長,準備進行種球採收作業。

四、海芋切花採後處理

       白花海芋為延長切花觀賞期常是在佛燄苞長度已不變,花苞仍未展開時即採收;而彩色海芋切花採收熟度為佛燄苞已完全開展,但花粉未散開前採收,通常花粉在苞片展開後的4-7天散開,但依切花所在環境天數會有所差異。內銷市場由於運送時程短,因此切花採收時機可稍微延後。但外銷時程牽涉運輸時間較長,為確保切花品質,因此切花採收時機格外重要,宜確實執行。

       切花採收方式可用抽拔式或刀切式,抽拔式花梗可較長,但易使花莖受拉傷或導致根基受傷感染;刀切式花梗較短,且切花莖基部易產生反捲現象,必須配合保鮮處理。因此仍以抽拔式為主。切花採收時間以清晨或傍晚為宜,採收後宜立即進行吸水處理,若不方便,則應儘快送至包裝場處理。在分級包裝場中分級包裝完成後,莖基部需重切一次再浸保鮮劑即可。保鮮劑以殺菌劑及蔗糖為主。

       商業上可用之參考配方為(120ml LVB Chrysal+40ml HQC(100ppm)+250g 蔗糖配置成20公升水溶液)或 (20g Rovral (50%WP) + 40ml HQC + 200g蔗糖配置成20公升水溶液)。在室溫下用保鮮劑3-4小時後,再移入5-6℃的冷藏庫貯藏。如果冷藏時間超過一天時,應將花束移到清水中或只含殺菌劑的水中,仍保持冷藏。長時間冷藏時,需每二天換水一次。海芋由於花莖上並無葉片,因此切花採收後若隔一段時間後再吸水,可能會因失水過久無法恢復或吸水後造成花莖彎曲變形,無法直立,或因背地性關係並不得而知。因此為避免此現象,可在切花採收後立即吸水,並且有將花朵固定在架上或容器上避免倒伏。為確保切花品質,切花採收之植株必須為健康未受軟腐病感染之植株,否則當包裝運輸完成至拍賣市場或消費者手中易發生腐爛惡臭,造成對海芋觀感不佳,降低消費者購買意願。

五、彩色海芋種球採收時機及採後處理

       彩色海芋切花生產成功與否,往往取決於種球,而種球品質良好與否,則取決於前一生長季之生育良否,因此為促進切花產量與品質,就必須注意種球養成及關鍵性之種球採收與貯藏,因此以下介紹種球採收時機、處理及貯藏:

(一)、彩色海芋種球採收時機:

  1. 彩色海芋若定植田間,則應於栽培後期(定植後約四個月,逐漸減少供水),待整株葉片約有一半以上黃化現象後即可開始採收。由於田間斷水不易,因此栽培定植時期應注意,儘量於梅雨季來臨前,採收完畢。(因此建議於十月底前定植完成,翌年四月採收完畢)。
  2. 彩色海芋若定植於具防雨設施下之無土介質內,則應於栽培後期減少供水,並進行斷水處理,待葉片完全黃化萎凋後,即可開始採收種球。

(二)、彩色海芋種球採收時應注意事項:

  1. 採收時儘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口,由於彩色海芋種球質弱,因此種球採收挖掘時儘量避免傷到,及避免種球之投擲動作。
  2. 採收時連同葉片與根完整掘出,應避免立刻除去葉片或根部時造成傷口,增加軟腐病感染機會。
  3. 採收時若挖掘出帶有軟腐菌之種球時,應將此球隔離,儘量避免碰觸健康種球,造成相互感染。帶病種球宜集中管理丟棄,避免再放入田中,造成下次栽培季之病原菌主要來源。
  4. 當日採收後之種球宜避免置於田中,讓陽光直射後造成種球品質降低。當日採收後之種球宜於當日立即處理,置於陰涼處,且應避免種球相互堆疊太多,造成種球蓄積太多田間熱,增加種球腐爛機會。

(三)、種球採收後處理:

  1. 種球採收後,應立即置於陰涼處約25℃~30℃溫度及高相對濕度(RH%約75-80%)環境下,進行癒傷處理(curing)約需3-5日;或置於強涼風下吹拂,除去田間熱並增加傷口之癒傷,癒傷期間愈短,效果愈佳。
  2. 待種球陰乾後即可進行去葉、除根處理,處理後之種球,亦需利用強涼風吹拂將所造成傷口癒傷處理。
  3. 種球處理完後,開始進行藥劑處理,以減少種球貯藏期,互相感染,造成大量腐敗。
  4. 藥劑處理:目前仍無有效的藥劑可防治軟腐病;根據病理專家之建議藥劑有鏈黴素(稀釋500倍)+銅快得寧(稀釋500倍)+鈣鎂精(稀釋500倍)+展著劑(Tween 20,稀釋2000倍)互相混合後,將種球浸漬此混合藥劑約20-30分鐘。
  5. 種球浸漬完成後,宜立即以強風吹乾,種球風乾後,即可進入冷藏庫貯藏。

(四)、種球貯藏處理:

  1. 將已藥劑浸漬風乾後之彩色海芋種球即可入庫貯藏。種球貯藏方式為乾藏方式,即將種球放入淺籃內,淺籃高度以不超過15公分為宜,且淺籃具有通氣洞為佳;每一淺籃內所放置之種球,儘量不要堆疊太多,而以不超過二層種球為原則;較小之種球(直徑小於2公分)可用木屑或蛭石來保持溼度,避免小球失水過多。
  2. 種球貯藏溫度依彩色海芋種球目的而定:
    • 打破種球休眠之貯藏:
      • 依彩色海芋品種而異,一般建議貯藏溫度為13-15℃時最少二個月。由於貯藏方式為乾藏,因此相對濕度宜為75~90%;相對濕度若低於50%,則會造成種球失水過多,影響種球品質。
    • 種球長期貯藏:
      • 貯藏溫度為7~10℃之間,可貯藏六個月以上,相對濕度(RH)仍應維持在75~90%。貯藏溫度不宜過低,若低於5℃,則種球易受寒害,影響日後開花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