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鶴花之種原及種苗繁殖技術 何陽修、廖玉珠、陳駿季
火鶴花在植物分類學上屬於天南星科(Araceae)花燭屬(Anthurium),原生於熱帶美洲,分布範圍從墨西哥北部,經中美洲到巴西南部,以及加勒比海群島;垂直分布自海平面至海拔3,000公尺,溫度下限為10℃。 花燭屬是天南星科植物最大的一屬,該屬植物約有900-1,000種(Species),種類雖然龐雜,但具園藝觀賞價值的種類則僅約20種左右,其中最重要且最常被當作切花品種的育種親本為火鶴花(A.andraeanum),當作盆花栽培的紅苞芋(A.scherzerianum),被當作觀葉植物的水晶花燭(A.crystallinum)、明脈花燭(A. clarinervium)及皇后花燭(A.warocqueanum),以及觀果類的珍珠火鶴如A. scandens及A. trinerve等。
花燭屬之屬名Anthurium 源自西臘語Anthos(花)及Oura(尾巴),因其肉穗花序形似動物之尾巴而得名,所以在美國常稱它為Tail Flower,在中國大陸則稱為「紅掌」。 紅苞芋(A.scherzerianum)是在1857年由Karl van Scherzer醫生自哥斯大黎加傳入歐洲,而火鶴花(A.andreanum)則是在1876年由法國植物學家Eduard Andre 於哥倫比亞及厄瓜多爾之安地斯山脈的西側發現,並帶回歐洲,之後由比利時的栽培者Jean Linden生產銷售,而開始了歐洲火鶴花的栽培及育種事業。至於夏威夷則是在1889年由S.M.Damon自英國倫敦傳入歐胡島,初期由於營養繁殖慢,直到1930年代之後採用種子繁殖才擴展到種苗商及趣味栽培者,到1940年代則開始有大規模之商業栽培,1950年起夏威夷大學在Haruyuki Kamamoto博士的領導下開始進行蒐集種原及育種,並自1963年後育成許多新品種,包括紫色的品種,而使火鶴花成為夏威夷最重要的花卉產業。夏威夷之火鶴花產業在1986-1988年間曾慘遭細菌性葉枯病危害,之後經抗病品種選育及加強防治作業才又重現榮景,並改變成大型農場的經營管理模式。
台灣在民國60年左右即曾引入火鶴花試作,但因線虫問題而銷毀,直到民國70年代初期才再度自夏威夷及荷蘭引進栽培品種,由於組培量產技術的突破及市場價格高,栽培面積迅速增加,但在民國80年左右又因線虫問題銷毀近半園圃,經更新培育而重現生機,但近年隨著國內市場飽和致花價大幅跌落,栽培面積成長趨緩,民國90年之面積為117公頃,主要栽培地區在台中以南,而以台南縣居多,次為南投縣。為避免特定線虫、細菌性葉枯病及疫病等對台灣火鶴花產業造成衝擊,農委會防檢局已制定「火鶴花種苗實施特定疫病虫害檢查作業要點」,並自民國89年9月開始施行。而為提升本土火鶴花產業之競爭力及花農收益,農委會台南區農改場結合產官學界於民國89年8月成立「台灣火鶴花策略聯盟」。火鶴花原生熱帶地區適合台灣溫暖多濕之氣候,栽培管理容易,花朵亮麗多彩且持久,在夏威夷大學及荷蘭種苗公司全力的發展下,無論切花或盆栽品種不斷推陳出新,全世界之栽培面積逐年增加,主要栽培地區為荷蘭、夏威夷、模里西斯、中美洲及東南亞等,火鶴花目前已是僅次於蘭花的最重要熱帶花卉。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種苗改良繁殖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