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甘藍技術報導 / 甘藍在台灣南部地區平地誘導開花技術探討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甘藍在台灣南部地區平地誘導開花技術探討
發文日:98/08/18
甘藍為原生於地中海地區的十字花科蔬菜,生長適溫為15至20℃,溫度過高或過低生育均受影響。為北歐各國、日本、中國、蘇俄、澳洲及美國等地區國家重要蔬菜。甘藍之栽培臺灣約在民國前31年自福建引進後,栽培所需種子便由大陸供應,部分品種栽培馴化之後,可在臺灣採種,稱之為在來種,其中最著名的品種為葉深甘藍系統,具耐熱、耐濕、豐產及質優的特性。日本人秋谷良三博士於民國35年自台灣引入三個葉深系統,稱之為台灣早生,不僅從葉深系統分離出如改良葉深、三芳夏寶及大分初夏蒔1號等耐熱品種,更利用其為甘藍雜交育種材料,與初夏系統(Early Summer)的早生系統育成耐熱質優的一代雜交品種。此種耐熱品種改變日本甘藍栽培體系,使日本能周年生產甘藍,提供夏季栽培所需之品種。因此日本甘藍品種中具有葉深早生親緣者極多,如初秋、夏早生、金力、銀力、60日、夏壽及早秋等即為葉深與初夏系統之雜交種,而秋早生及夏玉為葉深系統與成功甘藍(Succession)系統之雜交種。此一育種工作的成功,提高甘藍能耐25~30℃的高溫,顯著地提昇甘藍的耐熱性。
由於熱帶地區冬季低溫的不足,許多育種材料無法開花或開花過晚,致使種子成熟期遭逢高溫多雨的季節,是甘藍育種的最大限制因子。熱帶地區必須利用不同海拔的高山地區進行育種及採種工作,但甘藍屬綠植株春化型作物,即植株必須達到某種成熟度之後才能感應低溫,一般以甘藍的莖粗達到6mm以上方有感應低溫的能力。此種利用天然低溫方式受限於高冷地栽培管理的人力及結實期採收遭遇雨季的問題,而不利於臺灣甘藍育種與採種工作。國內也曾利用高冷地的低溫春化處理甘藍母株或幼苗,於花芽分化後,再搬回平地栽培管理,但此種移地栽培之運輸成本很高,高冷地與平地之路況不佳,相對提高成苗移植田間之管理成本。
利用生長箱或人工氣象室的人為低溫可以處理少量植株,誘使甘藍開花結實。如廖公益(1988)曾利用7℃低溫,90%相對濕度及20,000Lux之人工氣象室處理結球後之甘藍母莖3至4週以促進抽苔開花。此種方式極適合於育種研究,但無法進行大規模的商業採種。因此,如何利用人為低溫處理大量苗株能於平地開花結實,即為熱帶地區甘藍育種與採種的重要課題。為克服平地開花問題,本場利用冷藏庫人工低溫處理甘藍幼苗後,可達到平地順利誘導甘藍開花目標。...詳全文
本網站為農業部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