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甘藍醫療站 / 甘藍病害 / 黑腐病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黑腐病
發文日:98/05/14

病原菌: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Pammel) Dowson

一、病原生態:

  本病在溫暖、潮濕的季節最容易發生,台灣平地幾乎終年可見,尤以6~11月最為嚴重,但夏季高冷地區甘藍亦普遍發生,嚴重危害。種子帶菌是本病重要感染源,除可藉種子之攜帶而傳播外,田間病株尚可藉雨水、灌溉水、農具或動物等作遠距離之傳播。

二、病徵:

  危害幼苗、全株、子葉、莖或葉部。病原細菌自水孔侵入後,向內擴展形成V字形黃褐色病斑,周圍有黃暈。病斑內葉脈變黑,黃褐色部位乾枯而破裂。環境適宜時,病原細菌由葉脈之維管束間向上向下侵染至主莖再延伸而達上位葉造成系統性感染,使半側葉片形成壞疽斑,單邊生長受阻,形成離層,致使葉片剝離而落葉。

三、診斷要領:

  葉緣出現"V"字型黃褐色病斑,病斑前緣有黃暈,對光檢視病變組織,可見葉脈變黑。切取小塊病組織在光學顯微鏡下檢視,則可看到菌流湧出。

四、防治方法:

(一) 種子消毒。

(二) 苗床選用無病土。

(三) 避免連作

(四) 藥劑防治:81.3%嘉賜銅可濕性粉劑1000倍,發病初期開始施藥,每隔7天施藥一次,採收前6天停止施藥。

(資料來源: 蔬菜病蟲綜合防治專輯, 植物保護手冊第134頁)

 

黑腐病病徵

甘藍黑腐病葉片外緣呈現黃色像〝V〞字的病徵(葉菜類蔬菜病蟲害介紹及安全用藥手冊)

黑腐病病徵

黑腐病常可見自葉緣向內黃化病徵(葉菜類蔬菜病蟲害介紹及安全用藥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