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甘藍醫療站 / 甘藍病害 / 菌核病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菌核病
發文日:98/10/09
菌核病 (Sclerotinia rot)
病原菌:
Slerotinia scleraotiorum
病原生態:
病原菌以菌核或菌絲在植株殘體存活。春、秋兩季多雨潮濕時,菌核發芽成為子囊盤,釋出子囊孢子為初次感染源,經氣流傳播而感染老葉。在植株生長期主要界病株與健株的接觸傳播,菌核常混雜在種子間,做長距離傳播。在適溫(19~24℃)、高濕、排水不良和偏施氮肥之環境,有利於本病之發生。
病徵:
幼苗和成株在莖基部產生淺褐色凹陷腐爛病徵。輕者發育不良、矮化、減產。重者莖桿夭折、植株枯死。當葉片受感染,葉部組織出水、腐爛呈黑褐色之黏濕狀。高濕時,患部出現白色菌絲,在莖部或髓部產生米粒大之黑色菌核,在葉部則產生細小之菌核。
防治方法:
一、注意田間排水,拔除並燒毀病株。
二、貯藏運輸期間,不可在產品上澆水,盡量保持乾燥控制在相對濕
度92%以下,可減少危害。
(資料來源 : 農家要覽農作三)
葉片感染初期產生水浸狀軟腐,逐漸擴大並出現白色菌絲,造成患部腐爛,但並無臭味,後期會於莖髓部產生米粒大小不定型黑色菌核(農業部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農業新聞)
本網站為農業部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