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條葉蚤(Striped flea beetle; Turnip flea beetle)
學名:
Phyllotreta striolata (Fabricius)
生態習性:
年發生六至七世代,臺灣北部地區於高溫期大發生,南部於乾旱且高溫期發生較多。成蟲善跳躍,故亦稱為跳蚤,卵產於根上或根附近土中,粒粒分散。幼蟲棲息於土中危害根部表皮,幼蟲成熟後即化蛹土中。設施內十字花科蔬菜常嚴重被害,在露地栽培之蔬菜於久旱無雨之乾燥季節發生嚴重,雨季發生較少。
形態:
卵 |
呈橢圓形、淡黃色,長約0.5公厘。 |
幼蟲 |
體細長、白色或淡黃色,頭部黑褐,體表生細毛,有胸足三對及微小尾足一對,體長約3.6公厘。 |
蛹 |
體細長、白色或淡黃色,頭部黑褐,體表生細毛,有胸足三對及微小尾足一對,體長約3.6公厘。為裸蛹,長度約3公厘。 |
成蟲 |
蟲體小而翅鞘有黑色光澤,兩翅鞘各有略呈波狀之金黃色縱紋一條,後足腿節特別膨大,跳躍遷移如蚤而被稱為黃條葉蚤。體長2.5~2.7公厘。 |
(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三),第379頁)
危害狀:
幼蟲棲息土中啃食根部表皮或根毛,蘿蔔被害後,表面可見黑斑累累,組織變老不適食用。在葉上嚙食菜葉點點成孔,當心葉未展開被害,則葉片展開後蟲孔成圓形,且孔組織周圍木栓老化無食用價值。葉片展開後被害,若葉片叫柏則蟲孔成不規則形,若葉片較厚則食痕不穿孔。本蟲危害之傷口,常有腐敗病之感染。
防治方法:
一、在危害嚴重區十字花科蔬菜不可連作。
二、種植前全園浸水48小時,淹死土中之卵、幼蟲及蛹,或深耕、翻犁、曝曬。採收後必須清理殘株,及時翻犁候灌水之防治效果更佳。
三、注意田間衛生,清除殘株、雜草及其他寄主。
四、以網目塑膠布或塑膠板為哩,高約50公分,可阻遏成蟲入侵。
五、設置黃色黏板或水盤誘殺成蟲,可降低田間密度,亦可偵測田間族群變化,作為防治指標。誘殺板以平放為宜。
六、藥劑防治:
(1) 20%達特南水溶性粒劑(Dinotefuran)每公頃農田可使用0.4-0.5公斤,稀釋倍數為3,000倍,害蟲發生初期開始施藥,每隔7天施藥一次,採收前3天停止施藥。
(2) 20%亞滅培水溶性粉劑(Acetamiprid)每公頃農田可使用0.5-0.6公斤,稀釋倍數為為2,000倍,害蟲發生初期開始施藥,每隔7天施藥一次,採收前6天停止施藥。
(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三),第379頁)
(植物保護手冊─蔬菜篇,第117頁。)
(農業病蟲害智能管理決策系統 | 病蟲害資料庫)
危害照片:
危害葉片時呈點點食痕(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技術專刊 86-3 (No.69))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