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 林仲
台灣民間傳說鴨肉有「毒」,所以長皮膚病的人不能吃,手術開刀的人不能吃,甚至還擴大解釋成凡生病的人都不宜吃鴨肉,此觀念頗有檢討的必要。鴨肉應是沒有毒的,我們日常食用的主食與副食品都是無毒之品,否則人們天天吃、一輩子吃老早就吃出毛病了。如果鴨肉有毒,鴨肉為何能與無毒的雞肉、魚肉、豬牛肉並稱「雞鴨魚肉」呢?
(略)
從前為農業社會,生產力低,吃穿都不好,還要靠大量的勞動力才能生存,體力又負荷過度,故比起現代人,從前人的體質虛弱多了。對一般生活艱苦的老百姓來說,鴨為水禽,鴨肉性涼,吃寒涼性食物對於虛弱的身體猶如雪上加霜,會讓身體更虛,因此台灣先民說「鴨肉有毒」是有其道理的,但這種「毒」並非毒藥的「毒」。一提到進補,國人的觀念多為「溫補」,此觀念即從古代艱困的生存環境而來,由於雞肉性溫,所以國人進補多用雞肉不用鴨肉的原因即在此。
(略)
鴨肉性涼到了現代社會反而是個優點,這又如何說呢?因為台灣天氣炎熱,社會競爭激烈,人們工作忙碌,生活壓力也大,又習慣晚睡熬夜,喜吃辛辣食物的人口又多,所以體內有熱、有火的人多。體內有熱、有火的人如要吃肉類,吃鴨肉很適合,剛好順便降火氣。不過吃鴨肉時當注意其所加的佐料,例如薑母鴨烹調時加入了酒、薑與熱性的中藥材,吃了反而容易上火。還有台灣民間說長皮膚病的人不宜吃鴨肉的源由為何?筆者認為此觀念來自於中醫的「發物」理論,中醫認為屬於「發物」的食物會誘發疾病,這也是「鴨肉有毒」的理論基礎之一。但是台灣民間搞錯了,禽肉中屬於發物的乃鵝肉,並非鴨肉,會誘發皮膚病的為鵝肉,不是鴨肉。不過大家須知曉「發物」乃人人都能吃,只有罹患某些疾病或是某些特殊體質的人需要忌口而已,像鵝肉營養豐富又好吃,正常人豈能輕易放棄此一美食。
資料來源:畜產專訊第四十四期
備註:全文請至附件下載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畜產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