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鴨學堂 / 鴨隻飼養管理 / 自動化集蛋系統在蛋鴨產業之發展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自動化集蛋系統在蛋鴨產業之發展
發文日:102/06/18

撰文者 鄭智翔

誰知盤中蛋,粒粒皆辛苦
回顧台灣農業百年來的發展,「養鴨人家」可說是前人蓽路藍縷、胼手胝足辛勤奮鬥的最佳寫照。在蛋雞尚未於日治時代引進台灣之前,人們常以養鴨為副業,食用鴨蛋也比食用雞蛋來得普遍,並常將鴨蛋拿來加工做成皮蛋與鹹蛋。早年飼養方式除「逃冬」的飼養模式外,亦有以溪流河床邊自行圈圍與搭建簡單的鴨舍的河床養鴨模式。隨著農地的集約利用、人工成本升高及農藥的廣泛使用,規模化的集約飼養方式遂逐漸普遍。雖然國人消費習慣改變,對食用鴨蛋的習慣不如以往,消費年齡層亦有逐年升高之趨勢,但蛋鴨產業仍在台灣畜牧生產中佔有一席之地。

褐色菜鴨為台灣特有之蛋鴨品種,鴨農一般以平飼方式飼養。在產蛋特性方面,按照鍾 家禾所著「鴨和鵝飼養法」(1985,華聯出版社)描述:「鴨的最奇特的習性,就是在產卵時 無一定的場所,出舍後常忘自返,故任其放牧,採卵必大感困難。由於牠的產卵有一定的時 間性,即自夜間至午前十時,有卵的母鴨一定產下卵來,飼養者可乘此時將雌鴨留於鴨舍內。 又因為鴨無歸巢夕宿的本能,故出舍後,傍晚時分,必須趕其返舍」;另一方面,由於褐色菜 鴨生性敏感,當飼養環境稍有變化,如夜間突然停電、月光較明亮之夜晚、颱風天及野生動 物干擾等,均會對產蛋性能及蛋品質產生影響,造成蛋之破損率及污穢率提升,甚至使產蛋 率降低。因此,傳統上鴨農多在鴨舍內規劃一產蛋區,於產蛋區之地面鋪設粗糠,並以木箱、 籃子或輪胎等作為鴨子產蛋的產蛋箱,由於產蛋箱多放置於地面上,撿蛋的時候必須彎下腰, 將鴨蛋裝在籃子理,並起身搬運裝蛋的籃子,或配合推車及天車等來增加運輸效率。為了配 合鴨隻夜間產蛋的習性,養鴨人家只好每天清晨 4 點就開始起床收蛋,免得鴨蛋受鴨隻踐踏 而髒污或毀損。 試想,台灣每年 4 億多枚的鴨蛋,是由鴨農清晨在鴨舍內,彎腰自地上一枚一枚撿起, 是多麼辛苦的事!回顧 20 年來台灣農業就業人口之改變,65 歲以上男性從 4.0%提升至 12.7 %,65 歲以上女性從 1.1%提升至 4.3%,15-34 歲之男性與女性就業人口則逐年減少(表 1)。 加上近年來全球氣候變遷、飼料原料成本高漲及國人環保意識逐漸抬頭等因素,彎腰撿蛋的 養鴨人家,負擔可說是一日比一日沈重。

「蛋鴨自動化集蛋系統」之研發

為因應環境保護、永續農業及省水省工高效率經營等發展需要,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曾於 民國 80 年起推動為期 10 年的「農漁牧產業自動化計畫」,推廣以籠飼方式養殖蛋鴨,「鴨蛋 收穫自動化設備」也在此期間孕育而生。畜產試驗所東區分所(以下簡稱東區分所)曾設計籠飼自動集蛋系統,規劃作業流程為蛋鴨籠飼-集蛋帶-蛋梯-總集蛋系統-集蛋台-篩檢破蛋-裝箱,因當時蛋鴨的飼養規模較小,籠飼的蛋鴨戶亦不多見,故無實際的系統應用。 此外,東區分所曾於民國 88 年針對平飼的蛋鴨場環境,進行「旱式鴨舍自動產蛋箱之研發」 研究,利用鴨籠底部舖設於牆邊之鴨床,斜度 10°,將集蛋機組及集蛋處設在鴨舍最前端,集 蛋帶上方約 5 公分處與鐵絲網地面相重疊,使集蛋帶不致遭鴨隻踐踏。產蛋區舖人工草皮, 以減少破蛋及誘使鴨隻至該區產蛋。然而結果不如預期,鴨蛋大多產在飼料槽中,床蛋次之, 產蛋區最少,其比率分別為 84%、13%與 3%。在此期間,民間的蛋鴨場也曾有「鴨蛋產下後 滾落至集蛋帶/集蛋區」的設計,也因集蛋效果不佳,之後蛋鴨場仍多循著傳統方式,在鴨舍內規劃產蛋區並鋪設墊料的生產方式為主。隨著歐美國家對於動物福祉的重視,有關家禽生活環境豐富化及其行為的研究亦有長足 的進步,使得平飼條件的蛋鴨場實現「鴨蛋產下後滾落至集蛋帶/集蛋區」之理想,不再遙不可及。民國 100 年東區分所與浤良食品有限公司進行「蛋鴨自動化集蛋設備之開發」產學合 作計畫,經分所研究人員、台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生物產業機電工程系及民間業者集思廣益,歸納平飼蛋鴨集蛋系統的設計方向。爾後,研究人員依據蛋鴨夜間產蛋之行為 模式,設計不同型式的產蛋箱,並於全高床的平飼蛋鴨舍中,測試蛋鴨對產蛋箱的喜好性。 結果顯示,達 85%以上之鴨隻在產蛋箱中產蛋,鴨蛋滾落至集蛋帶後經由機械化方式進行輸送,大為節省人工撿蛋時耗費的時間與體力。此外,研究人員分析蛋殼的品質,發現 該項設計有助於減少破蛋率的發生,鴨蛋清潔度大為提高,並能顯著降低蛋殼表面生 菌數。該項設計也於 101 年申請獲得新型專利(水禽產卵集蛋模組,新型第 M 414823 號)。儘管現行的「蛋鴨自動化集蛋系統」應用於全高床的平飼蛋鴨舍略見成效,然而,由於影響家禽就巢及產蛋行為的因素多且複雜,包含品種、年齡、個體差異、育成期間對巢箱的 使用經驗、環境因子(禽舍環境、巢箱擺設位置及採食行為的影響)、巢箱之設計(隱蔽性、 巢箱顏色及底板材質)及社會因素(競爭與集體就巢)等,加上民間的蛋鴨場尚無標準化的 設置規範,如何全面性推廣本集蛋系統,是當前努力的目標。

結語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環保意識抬頭、原物料成本高漲、勞動人口短缺及年齡層逐漸老化的壓力下,蛋鴨的生產經營勢必朝向省工、省水、減少污染、改善作業環境、提高鴨蛋品質及降低生產成本的方向來努力。因此,蛋鴨生產自動化之設施與管理技術之研發,對因應產業需求及提高生產效率而言是相當重要的課題。期盼有朝一日,辛苦的鴨農不必每日凌晨起床撿蛋,可以天天睡到自然醒,開開心心作一個輕鬆賺錢的「養鴨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