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鴨學堂 / 鴨隻飼養管理 / 以光照計畫調控番鴨產季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以光照計畫調控番鴨產季
發文日:107/04/30

撰稿人 蘇晉暉、鄭智翔、林榮新、劉秀洲
番鴨原產自南美秘魯,早期國內飼養以黑色番鴨為主,後因白色番鴨體型較大,生長性能較佳,因此目前國內改以飼養白色番鴨為大宗。番鴨的特徵是臉部的紅色肉疣,因為具有特殊的香味,古文獻又稱為麝香鴨。其因肉質鮮美,每到冬令進補,民眾品嚐帝王食補-「薑母鴨」的時候,為最受歡迎的食材。與其他鴨種不同,番鴨是長光照繁殖動物,繁殖的期間約為5月至10月,若以24節氣來區分,則約為清明至白露期間。由於季節性繁殖的特性,因此在非繁殖季節時,飼養者不易取得雛鴨。而鵝以光照調控繁殖季節技術已相當純熟,因此,番鴨應可使用類似的方法來調整其生產季節。

將白色番鴨飼養在無窗戶的室內鴨舍,給予兩種不同的光照計畫處理,分別為光照時間自10小時每兩週減少30分鐘到7小時後,再以每兩天增加45分鐘到14小時光照(遞減遞增處理組),以及光照自10小時每兩週減少30分鐘到7小時並維持3週後一次增加到14小時(遞減處理組),並以接觸自然光照的番鴨作為對照組。

結果顯示,接觸三種不同光照組別的番鴨,在第一個產季的產蛋表現都很相似,其中接觸自然光照組別的番鴨比較早開始產蛋,也比較早達到產蛋高峰,但是在產蛋高峰過後衰退的速度也比較快。而光照遞減遞增處理組與遞減處理組的番鴨,因為受到人工光照的調節,比較慢產蛋,但是產蛋高峰與產蛋曲線三組都很接近。

而這樣的結果,與文獻記載母番鴨只要有足夠充足的光照時間即可誘發產蛋,不需要在之前模擬自然情況,先減少光照時間再增加的說法相似。(圖1)(圖2)

而給予自然光照的番鴨,種蛋受精率約83%,光照遞減遞增處理組為78%,而遞減處理組則為77%,在受精蛋的孵化率三組依序為79%、78%與77%。因此,綜合試驗的結果,我們可以得知,藉由控制番鴨的光照時間長短,可以調控其產蛋的時間點,減少不同季節造成的生產數量差異。

但是本試驗在室內使用單一日光燈光源,番鴨無法接觸自然光線,可能會因此降低番鴨種蛋的受精率,而且每天長時間的點燈也是一種能源的浪費。實際執行時,應搭配外界的自然光線,以室內光補足清晨與入夜後的光線,讓番鴨在白天接觸自然的陽光,應該就可以改善種蛋受精率較差的情形,而且也可以節省白天的電費支出,增加飼養者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