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 鄭智翔
107年8月23日至8月26日期間,南台灣遭受豪雨侵襲,造成嘉南地區多數畜牧場之動物溺斃,其中鴨隻死亡數逾一萬五千隻。每逢颱風或豪雨,不時有民眾提出「為什麼鴨子在颱風豪雨期間會死在寮舍及水池裡,是淹死或其他原因,鴨子應該很會游泳不是嗎?」這類的問題,顯然鴨子也怕淹水的現象,是不少民眾的疑問。在此分享一下個人的看法,供各位參考。
依據東海大學畜產與生物科技學系陳盈豪教授所撰「由俚諺語談菜鴨的行為」一文,提及有關鴨隻的兩個行為:
鴨是屬於水禽,俗諺曰:「山林廣養雞,水鄉宜放鴨」,池塘上鴨子划水怡然自得,水池可以提供鴨戲水,求偶交配、游泳與理毛,保持羽毛整潔,並助益體熱的散發,淋浴促進新陳代謝,也可沖洗眼部,保持健康。鴨的尾端有尾脂腺,可以分泌油脂,當戲水時,鴨經常用嘴擠壓尾脂腺,把油脂擠出並塗擦於全身羽毛上,所以鴨子入水中羽毛不濕。在齊民要術載述「水禽不得水則死,臍未合,久在水中,冷徹亦死」,此描述水禽較不能容忍缺水,但水對鴨亦有潛在危機,尤其對剛孵出之鴨不宜放入水池中以免著涼。
鴨子性溫馴,不過鴨子性膽小,對突然的響聲,人及狗的接近,都會感到驚慌而聚集成堆。俚語:「鴨聽雷」,即形容鴨子聽到下雨打雷聲,則驚慌發愣(後人隱喻一個人對別人所講的話聽不懂)。正在高產的菜鴨,對颱風來襲敏感症為產蛋率下降。
按上述鴨隻的習性來推論,颱風豪雨期間,常伴隨發生的天候包含淹水、暴雨及強風等現象,這些現象對禽舍中的鴨隻可能的影響如下:
暴雨及強風的情況下,鴨隻容易緊張,群體奔跑、堆積在禽舍內的角落,造成鴨群窒息。過度的緊迫容易使鴨隻發生新陳代謝耗竭,嚴重者造成死亡。
淹水:儘管鴨隻的羽毛因尾脂腺分泌的油脂,使得入水中時羽毛不濕,倘若浸泡在水中的時間過久,水仍會滲透進羽毛而與皮膚接觸,羽毛失去保暖效果,造成失溫;另一方面,鴨隻在水上持續游水,雙腳划水時間太長,體力耗盡,也會淹死。
假使上述的情況在短時間內發生後很快消失,鴨隻不一定會死亡,但是產蛋中的母鴨會因為緊張造成產蛋下降;假如淹水在短時間內消退,在鴨隻體力可負荷的情況下,也可以存活。
其他影響鴨隻健康的原因還有,因淹水導致飼料泡水致鴨群無法進食;又因颱風豪雨過後,鴨隻經歷緊迫造成抵抗力下降,若環境中的病原菌滋生,可能引起鴨隻疾病,造成死亡率增加。面對天災,平安是最安全的選擇,隨著劇烈天候發生頻率的增加,對於養鴨禽舍的建築思維與管理也應與時俱進,才會更有保障。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畜產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