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蠶桑科普教育 / 主題隨筆 / 日本橫濱蠶絲博物館及富岡製絲場之旅 林洋三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日本橫濱蠶絲博物館及富岡製絲場之旅 林洋三
發文日:97/10/28

日本橫濱蠶絲博物館及富岡製絲場之旅      林洋三

       2008年10月23、24日,筆者分別前往位於日本橫濱市蠶絲博物館及群馬縣富岡市富岡製絲場參觀,就目前日本蠶業已完全衰退的情況下,但20世紀初,日本蠶業曾有一段非常輝煌的歷史,1929年蠶絲輸出量高達34,857公噸,不僅是日本蠶業歷史上創新高,也占日本所有貨品出口值的第一位,並高居世界蠶絲產量第1位,如何維護過去蠶業文化財之情形,特地前往上述兩地現場,而這兩處都已被指定為史跡,其中富岡製絲場業於2006年7月5日列入日本重要文化財,同時2007年日本政府已完成登錄「世界遺產」之申請,因此乃有這一趟實地探訪史跡兼精緻蠶絲之旅。

橫濱蠶絲博物館 SILK MUSEUM

       橫濱蠶絲博物館誕生於1959年3月,是為了紀念橫濱開港一百週年(1859-1959)而成立的,而且就蓋在昔日的英國貿易公司「賈丁.馬席森」(Jardine Matheson & Co.)的舊址上,如今仍被稱為「英一番街」(English House No.1)。這是棟兩層樓的西式建築,位於靠海的山下公園附近。 這所博物館一樓的展覽,可分為三個單元:生活中的絲綢用途、如何養蠶繅絲、全世界的絲綢服飾等,此外,也陳列歷年來出版的蠶業書刊、雜誌及最新蠶業報導供遊客參閱。二樓則舉行特展,今(2008)年特舉辦第20屆全國蠶絲染織作品展,將全國各地作品評選後,予以公開展出,展期自10月4日至11月9日。 在館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不同的蠶絲布料編織與染色法的作品。如京都的友禪染和西陣織(Nishijin-ori)、東京的手描友禪染、鹿兒島的本揚大島紬、東京的村山大島紬、新潟的十日町絣等,都是個中翹楚。另設有展售部門,販賣各地生產的蠶絲製品,特別是蠶繭玩偶琳瑯滿目,美不勝收,另有安排參觀者實物體驗,自行製作蠶繭玩偶以及蠶桑學習之旅等活動,筆者在過去20年曾造訪3次,每次展示內容,都有一番更新,顯得更精緻,讓遊客一目了然,值得相關博物館借鏡。

  • 地址:日本國神奈川縣橫濱市中區山下町1番地 交通:由橫濱車站搭地下鐵みなとみらい (Minato-Mirai )線於日本大通り車站下車,步行3分鐘可到達。

富岡製絲場TOMIOKA SEISHIJO

       該場是於1872年(明治5年)由明治政府為實現日本的近代化而第一次成立的官方製絲場,有最新的製絲技術並做作為日本全國模範工廠,1893年(明治26年)轉移民營繼續經營,1987年(昭和62年)停止作業。

       明治維新後,當時的日本政府為了讓在所有方面落後的日本趕超世界水平,正在進行著近代化。當時籌集資金的最好出口產品就是生絲。但是由於出口的急增,生絲的品質下降,對日本生絲的評價也隨之降低。因此,日本政府成立具備最新型製絲設備的模範工廠,以樹立生產品質優良的生絲的樣板。聘請法國人保羅.伯內特(Paul Brunat)並引進法國相關設備,富岡製絲場中,繅絲廠、繭倉庫等主要建築物仍保持著當時完好的狀態。當時歐洲的工廠多由紅磚建造,富岡製絲廠則是木骨磚造的建築物。磚是以法國式的砌築方法堆疊,磚的接縫則是用灰漿代替水泥;鐵製的窗框、左右對開的門的鉸鏈等,都是由法國運來;屋頂的瓦片和磚塊,則是在附近的福島町(現在的甘樂町)的窯所燒製的,而磚塊據說是布魯納親自教導工匠燒製而成,這裡的窯可燒製數十萬個磚塊。

       富岡製絲廠在1893年(明治26年)出售給民間,最初讓渡給三井家,之後由片倉製絲紡織會社接手,成為世界上屈指可數的製絲工廠之一。不過,國家的主要產業從輕工業移至重工業後,逐漸衰退,終於在1987年(昭和62年)關閉。製紗車間、東西蠶繭倉庫、辦公樓(2、3號館)、Brunat館等主要建築,還完好無損地保存著生產初期的原來狀態。明治政府成立的政府直接經營的工廠中,幾乎完好無損地保存的工廠只有富岡製絲場一個,因此於2005年7月被指定為史跡外,2006年7月5日則指定為重要文化財,日本政府更進一步於2007年申請登錄「世界文化遺產」。並開放製絲場,讓遊客參觀。這個製絲場佔地非常寬廣,面積共有51,500平方公尺,在當時,該場的設備非常完善,另設有醫院、託兒所、男女宿舍等,值得一提的是,該場現有75位志工解說員,每位每次都花費了1個多小時,非常熱心解說,真的是非常值得一看。

  • 觀光客可入場參觀時間上午9點到下午5點。
  • 場內參觀請讓解說員隨同解說(約1小時)。
  • 地址: 群馬縣富岡市富岡 1460-1 交通:由群馬縣高崎車站轉搭上信電鐵線於「上州富岡車站」下車,步行10分鐘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