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蠶桑生產技術 / 蠶桑病蟲害防治 / 桑樹病害 / 桑樹病害--桑赤銹病 林洋三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桑樹病害--桑赤銹病 林洋三
發文日:97/01/16
桑赤銹病
學名:Aecidium mori (Bercl.) Diet. 英名:Mulberry red rust
病徵:
桑赤銹病發生溫度攝氏15~20度,溼度85~95%,是全年全台都會發生的一種病害。發病部位以葉片、新稍、嫩芽、花卉、枝條等較多,受害的芽葉會變厚彎曲並呈橙黃色,除了危害葉片、葉柄及嫩莖部,亦可危害桑椹。被害部呈現紅橙色銹斑。病斑破裂產生春孢子堆。嫩芽及新梢被害嚴重時病斑相癒合使該部組織扭轉。台灣東部地區發病較嚴重。一般秋季發病最多,春季次之,夏季發病輕微。 傳播途徑: 表面粉末狀橙黃的孢子, 是此病的主要感染源,隨風飛散寄生於桑葉擴大為害。本病菌只危害桑樹,且只產生春孢子,因此由春孢子傳播,可能亦由一些昆蟲幫助其傳播。
防治方法:
將發病桑園的病葉燒燬,以減少病原菌傳播,施行低剪,保持行株距通風乾燥,並於發病初期,撒佈銹克控制蔓延,栽培抗病品種,是防治本病最經濟有效的方法。
本網站為農業部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