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卵處理技術
余錫金
壹、前言
目前臺灣農家飼養的家蠶都是二化性品種。二化性蠶卵具有休眠期。在20℃以上之溫度中不會孵化,在自然溫度低於15℃一段時間後,若遇高溫,會陸續不整齊孵出,但無法與養蠶期配合。因此,二化性蠶卵都需要經過人為控制處理,調節其孵化時期,以適時供應農家飼養。
民國62年,政府推行蠶業專業區以前,農家多僅利用野桑,於每年春、秋二季以副業方式各養蠶一次。專業區成立後,每年除一、二月份氣溫較低,桑葉較少不適於飼育外,幾乎整年都在養蠶(平均一年飼育6~8次),傳統的蠶卵處理方式已不足以應付週年養蠶的需要。本文特別介紹改良的二化性蠶卵處理技術,以供基層推廣人員及專業養蠶農友參考。
貳、蠶卵保護
新產的卵必需給予適當保護措施才能維持其生活力。因使用時間不同,又分為即時浸酸卵及冷藏浸酸卵保護兩類,茲分述如下:
一、即時浸酸卵之保護
即時浸酸卵不必經過人工越夏與越冬處理,但仍需放置在24~25℃室溫15~25小時。即時浸酸卵如果因故需延期飼養,可在浸酸後用25℃溫度保護18~40小時,再經6小時之10~15℃中間溫度,然後移至205~5℃之低溫中冷藏,可抑制胚胎繼續發育。這種冷藏抑制可保護蠶卵在20天以內不會降低品質。
二、冷藏浸酸卵之保護
所產的卵計畫供一個月以後孵化飼養者必須予以冷藏(5℃)。惟在冷藏之前,新產之卵均應立即先行人工越夏(24~25℃)處理。由於配合農家飼養計畫,人工越夏與冷藏日數各有不同,茲列舉四種處理方式如下:
(一)蠶卵預定冷藏25~35日者:
產卵→人工越夏30~35小時→過渡期,中間溫度(15~10℃)6小時→人工越冬
(二)預定冷藏35~60日者:
產卵→人工越夏48小時→中間溫度6小時→人工越冬
(三)預定冷藏60~90日者:
產卵→人工越夏3~10日→中間溫度6小時→人工越冬
(四)預定冷藏90~180日者:
產卵→人工越夏20~40日→中間溫度6小時→人工越冬
參、浸酸
浸酸是目前蠶卵人工孵化最常用的方法。按蠶卵保護過程之不同,可分為即時浸酸與冷藏浸酸兩種,茲分述如下:
一、即時浸酸
產卵後在11至30日內欲使孵化的卵可用即時浸酸處理。此種孵化處理依鹽酸濃度、溫度及浸漬時間之不同,又可分為加溫即時浸酸及常溫(不加溫)即時浸酸。常溫即時浸酸因鹽酸浸漬時間較長,浸酸後,不受精卵易選除,且鹽酸之濃度、浸酸時間及適宜浸酸之卵齡範圍較廣,故浸酸失敗之危險性較小。又因在常溫下施行,故可節省加溫設備費用,其缺點是浸酸所需時間較長。
(一)加溫即時浸酸處理要領:
1.卵齡:產卵後在24~25℃中保護20~25小時之卵。
2.鹽酸濃度:15.16%(用比重計測量時,在46℃下比重為1.064,在15℃下為1.075)。
3.鹽酸溶液溫度:46℃。
4.浸酸時間:中國系統母本浸漬4~5分鐘,日本系統母本浸漬5~6分鐘。
5.浸酸後之卵在流動之清水中,洗滌脫酸30~60分鐘,以完全脫除鹽酸。
6.脫酸後之卵在離心機中脫水1.5~2分鐘,脫去卵面附著的水分後,在10小時內陰乾,開始催青。
加溫即時浸酸需特別留意者為鹽酸之液溫不可超過46.5℃以上,否則蠶卵因所受刺激過度,會增加死卵率及影響日後幼蠶的健康。若溫度太低,則蠶卵所受刺激不足,不易孵化或孵化不齊。根據實驗,在46至43℃範圍內,溫度每降低0.5℃,浸酸時間應延長1.2分鐘。
(二)常溫即時浸酸處理要領:
1.鹽酸濃度:22%(15℃時比重1.11)
2.卵齡、溫度與浸酸時間配合如下表:
產卵後24~25℃ |
液溫別及浸酸時間 |
||
24℃ |
27℃ |
29℃ |
|
10小時 |
60~70分鐘 |
40~70分鐘 |
40分鐘 |
15 |
60~80 |
60~80 |
40~50 |
20 |
60~100 |
60~80 |
40~50 |
25 |
60~100 |
60~80 |
40~50 |
3.蠶卵之脫酸及陰乾處理與加溫即時浸酸處理相同。
(三)鹽酸濃度調配法:
1.以百分比濃度之調製法: 欲調成目的百分比濃度所需加入之水量為:目的鹽酸溶液所需水量X(公升)=鹽酸原液濃度(%)-目的濃度(%) 目的濃度(%) × 原液量(公升) 例如:10公升37%之鹽酸原液欲調製成22%之濃度時,所需加入之水量即 37-22 22 ×10 =6.82(公升)
2.以比重表示濃度之調製法:欲調製目的比重所需之原液概略量為: X(公升)=目的比重-1 原液比重-1 ×目的公升量例如:欲調製目的比重1.11,10公升時,所需比重1.18之原液量為:概略量=1.11-1 1.18-1 ×10=6.11(公升) 依此公式調出之稀釋液再用比重計實際測試調整,即可迅速調出目的比重之鹽酸。
二、冷藏浸酸二化性蠶卵經過人工越夏及一定時間之低溫冷藏,完成休眠後即會自然孵化。惟當冷藏日數不足,而蠶卵又必須提早孵化飼育時,則施行浸酸處理。臺灣蠶卵多採用此種處理方法。
浸酸要領:
(一)鹽酸濃度:20%(15℃時比重1.10)。
(二)浸酸時間:蠶卵從冷藏庫取出,在25℃保護室中置1~3小時浸酸。
(三)鹽酸液溫:48℃。
(四)浸酸時間應隨品種、越夏及越冬冷藏日數等而異。惟下列三種蠶卵出庫後,不必浸酸即可自然孵化。
1.越夏保護5日,冷藏保護日數超過70日。
2.越夏保護10日,冷藏日數超過90日。
3.越夏保護20~30日,冷藏日數超過120日。(為便於選除不良卵,浸酸1~3分鐘亦可,但冷藏時間較長者,浸漬時間應減少)。冷藏日數在上列範圍以內者,以日本系統為母體之卵浸酸5~6分鐘,中國系統者浸酸4~5分鐘。臺灣目前推廣之蠶品種國.富×農.豐及臺蠶六號以日本系統為雜交母體者,按上列標準處理即可;惟臺蠶六號以中國系統為母體者,冷藏時間較所列標準減少10日亦可孵化良好。
(五)浸酸後之水洗脫酸及陰乾處理與即時浸酸者相同。
三、浸酸效果之判定蠶卵浸酸是否適當,可根據浸酸後卵面弧形下陷的大小及深淺來判斷。即時浸酸卵在24℃之溫度中所表現的卵面特徵如下:
(一)浸酸無效者—浸酸後12~24小時,卵面膨大隆起。
(二)浸酸適度者—浸酸後經12小時,卵面近水平狀,浸酸後24小時,卵面中央稍凹陷。
(三)浸酸過度者—浸酸後12小時,卵面稍凹陷,浸酸後24小時,卵面中央凹陷較深,範圍較廣。 冷藏浸酸卵較即時浸酸卵難以判定,一般言之,適度浸酸者,浸酸後第2日卵面稍呈弧形下陷;第3日,弧形下陷較寬廣,全部蠶卵形狀一致;浸處刺激過度者,其弧形下陷較前者為深;刺激不足者,弧形下陷極小,並在催青期,每日均無變化。
為安全起見,冷藏浸酸卵大批浸處前四日,先出庫少量,施行浸酸試驗,根據上述外觀特徵,決定大批卵浸處時之浸酸時間。 肆、催青 蠶之孵卵過程稱為催青,我國大陸俗稱「暖種」。影響催青重要因子為溫度、濕度及光線;其中以溫度最為直接。二化性蠶卵以10℃為催青有效溫度之起算點,以日為單位,自開始催青至孵化,約為152℃之積算溫度。因此,以25℃恆溫催青之蠶卵,約第11日即可收蟻飼育。 蠶卵從產下後,歷經越夏、越冬冷藏、浸酸、催青過程才孵化,催青期間雖僅短短10日,但其中任何一個過程失誤,均會影響孵化率及養蠶成績。
一、催青設備及準備事項
(一)催青室或催青箱: 催青需具備專用之催青室或催青箱。室(箱)內應有調溫、調濕、照明、換氣設備及精確之溫、濕度計。新啓用的催青室(箱)多會從木材、油漆、橡(塑)膠中散發對蠶有害的氣體,必須事前排除。催青室內各種器具、設施亦均需事先測試、檢驗,以便使用時發揮正常功能。
(二)徹底消毒: 蠶卵體積極小且集中放置,少許病源即可造成嚴重感染。因此,不論新、舊催青設施,使用前均必須完全消毒。一般採用福馬林液殺菌,惟經證實,在每公升容積中若殘留2%之福馬林液0.1亳升(0.1㏄)即會影響孵化成績。因此,必須儘早消毒完畢以便消除殘存之福馬林氣體。
二、催青期間之管理
(一)溫度: 1.蠶卵冷藏後,已使胚胎完全活性化,不必施行浸酸者,從5℃出庫後,先在15℃ 之中間溫度保護3日,然後在25℃中催青至孵化。 2.必須浸酸之卵於浸酸後可直接於24~25℃中催青孵化。催青期間胚胎發育速度受溫度影響很大,在20℃中其催青日數約較在24℃中者多4.5日;在28℃中約較24℃者少2日。當催青溫度與自然溫度不同而需使用冷暖氣機調節時,需注意催青室上、下各角落溫度之均衡,並經常調換蠶卵放置位置。又冷暖氣不可直接吹在卵面上,以免孵化不齊。 溫度對蠶的健康性、產繭量、繭質及次代蠶之化性亦有影響。適當之催青溫度在23~26℃範圍內。以28℃以上之高溫催青者。孵化後幼蟲生長發育差,飼育期間減蠶率增多,以致收繭量減少。20℃以下之低溫,則會減低幼蟲食桑量、消化量及產繭量。
(二)濕度: 催青濕度以75~85%最為適宜。濕度太低將使死卵增多、孵化不良、蟻蠶較輕及稚蠶期之減蠶率增加。補溫或使用窗形冷氣機降溫時,濕度容易降低,應以自動加濕機或灑水等方式,提高室(箱)內之相對濕度。
(三)光線: 光線不僅影響胚胎之發育速度,亦可在左右化性之變化及蠶繭品質。 1.光線對化性的影響為胚胎之突起發生期(即冷藏浸酸卵催青第3日,即時浸酸卵催青第2日)及氣管形成期(冷藏浸酸卵催青第7日,即時浸酸卵催青第6日),此期間每日應照明18小時。照明使用燈泡或日光燈均可,照度需5燭光以上,且光線需均勻照射全部蠶卵。 2.胚胎發育速度在蠶卵點青期以前,有照明者(明催青)較無照明者(暗催青)快;在點青卵至催青卵期間,則相反—無照明者較照明者之發育速度快。 3.催青卵期(冷藏浸酸卵催青第9日,即時浸酸卵催青第8日),在25℃之暗室中可延後10小時孵化。 4.利用第(2)、(3)項之特性,在蠶卵點青之後,隔絕光線,至收蟻當日早晨恢復照明,可促進蠶卵之整齊孵化。
(四)空氣及氣流: 1.催青初期,蠶卵之呼吸量減少,胚胎反轉期以後則漸增加。 2.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到0.5%以上時,胚胎之發育速度即相對延緩,濃度達到1%以上時,蠶卵甚易死亡。 3.一般催青室每立方公尺之空間收容500公克蠶卵,每日換氣一次為準。 4.換氣時氣流速度不宜超過每秒0.5公尺以上。
(五) 催青期間之蠶卵應變處理: 1.蠶卵已在催青處理中,桑園意外遭受霜害、旱害、病蟲害或颱風侵襲,必須延期養蠶時,蠶卵可在胚胎附屬肢發生初期(25℃,催青2~3日),移至5℃下,抑制其發育10~15日。若胚胎發育已超過此期,則應繼續催青至孵化前一日,有少數蟻蠶出現時,移至5℃中,最多可抑制7天。 2.胚胎發育至反轉期(25℃,催青4~5日)及點青期(25℃,催青7~8日)時,對溫度激變之反應極為敏感,應避免抑制性之冷藏。 3.冷藏時,空氣濕度以80~85%較佳。 4.初孵化之蟻蠶可在10℃中冷藏1至2日,冷藏時,濕度宜保持85%左右,以免蠶體水分散失太快,影響以後之生長發育。
附表一
即時浸酸蠶卵催青標準表
日順 |
溫度(℃) | 濕度(%) | 光線 | 胚胎發育程度 | 備註 |
第1日 | 25 | 75 | 自然光 | 匙形期 | 每日催青室內外溫差較小時換氣 |
2 | 25 | 75 | 照明18小時 | 丁B、戊A神經溝出現突起發生 | 午前5時開燈,午後11時關燈 |
3 | 25 | 75 | 照明18小時 | 戊C頭部形成期 | |
4 | 25 | 80 | 照明18小時 | 己A反轉期 | |
5 | 25 | 80 | 照明18小時 | 反轉完成 | |
6 | 25 | 80 | 照明18小時 | 毛瘤、剛毛形成 | |
7 | 25 | 80 | 暗 | 氣管完成、大顎著色、開始點青 | 點青卵達20~30%時開始暗催青 |
8 | 25 | 85 | 暗 | 點青Ⅱ期,催青卵Ⅰ期 | |
9 | 25 | 85 | 暗 | 催青卵Ⅱ期 | |
10 | 25 | 明 | 孵化 | 清晨4時照明,上午10收蟻 |
附表二
二化性冷藏浸酸蠶卵催青標準表
日順 |
溫度(℃) | 濕度(%) | 光線 | 胚胎發育程度 | 備註 |
第1日 | 25 | 75 | 自然光 | 乙B、丙A最長期直前 | |
2 | 25 | 75 | 自然光 | 丙B、丁A最長期胚胎正中央神經溝出現 | |
3 | 25 | 75 | 照明18小時 | 丁B、戊A突起發生期 | 午前5時開燈,午後11時關燈 |
4 | 25 | 75 | 照明18小時 | 戊B、戊C體軀短縮,頭部形成期 | |
5 | 25 | 80 | 照明18小時 | 己A反轉期 | |
6 | 25 | 80 | 照明18小時 | 反轉完成 | |
7 | 25 | 80 | 照明18小時 | 毛瘤、剛毛形成 | |
8 | 25 | 85 | 暗 | 氣管、大顎著色、點青Ⅰ期 | |
9 | 25 | 85 | 暗 | 點青Ⅱ期、催青卵Ⅰ期 | |
10 | 25 | 85 | 明 | 孵化 |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