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基礎理論 / 觀賞水族資料庫 / 風格獨具----鴨嘴波瑪西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風格獨具----鴨嘴波瑪西
發文日:96/10/18

風格獨具----鴨嘴波瑪西

明顯延長的吻端型態,成為本種顯而易見的外型特徵。

 

學   名 : Gnathochromis permaxillaris

中文名 : 波馬西、鴨嘴鯛、深水鴨嘴鯛

產   地 : 分布於非洲東部的坦干依喀湖 (Lake Tanganyika),且為湖域中的特有種。以往因為本種棲息水深與底質的特殊環境因素,在採集極為困難的條件下,導致進入水族市場的個體數量極其稀少,價格也令人乍舌。不過近來隨蒲隆地(burundi)沿岸採集點陸續建立,與人工繁殖個體充足供應市場,因此價格較為穩定。

供應來源 : 本種個體主要依供應來源不同,而被區分為野生採集與人工繁殖個體。野生採集個體多具有一定的體型份量,因此輸入時多已具有 12-16 公分,只要稍是調養,便可培育作為繁殖用的親種來源。而為與野生採集個體在外型與價格上有所區隔,因此分別由比利時、捷克與德國所培育的繁殖個體,則多以 6 公分左右的亞成魚 (sub adult)尺寸供應。

最大體長 : 直接自湖域中被以圍網捕獲的本種,曾有近30公分體長表現的巨大個體,不過為方便運送與確保個體的活存,因此即便是捕捉自泥沙底環境的野生個體,體型亦多僅有十數公分。而除了體型表現外,由於個體皆具有銀灰色的體色,同時在體側具有閃數金屬光澤的亮點與黃色斑點,交互串聯成線段狀,因此鴨嘴波馬西也經常容易與具有類似外型的 Limnoshromis auritus 相互混淆。

食性需求 : 鴨嘴波馬西是棲息於沙泥底的湖域的特殊種類,因此本種的吻端不但具有一如鏟狀的突起構造,同時在進食時,也會分別藉由攪動與吸吮,找尋潛藏於沙層中的小型甲殼類、昆蟲幼生或是有機碎屑為食。但在實際的飼養管理上,所幸個體隊於棲地環境或食物不具有絕對的專一性,因此不論是以顆粒或條狀飼料投餵,或是供應諸如冷凍赤蟲與豐年蝦,甚至朱文錦及黑殼蝦等活餌,皆有不錯的接受程度。

性別區分 : 本種隨性別不同而在體色上的表現差異不甚明顯,因此對於富有坦湖慈鯛飼養及繁殖經驗的玩家而言,往往會藉由個體所表現的領域行為,種內或種間互動,甚至是吻端突出的延伸長度,與臀鰭基底的相對比例,作為性別分辨的參考依據。

繁殖方式 : 本種以卵生搭配口孵方式育幼,不過在本地鮮少成功繁殖案例。在繁殖環境的佈置上,本種喜好具有柔軟底質的沙泥環境,同時水量與活動空間最好能充分供應,必盡量避免其他魚種對於本種的侵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