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基礎理論 / 觀賞水族資料庫 / 水汪汪----藍鑽珍珠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水汪汪----藍鑽珍珠
發文日:96/10/18

水汪汪----藍鑽珍珠

修長外型與比例明顯的大眼,經常讓人將牠們誤認為海水魚種。

 

學   名 : Haplotaxodon microlepis

中文名 : 藍鑽珍珠、坦干依喀大眼鯛

產 地 : 分布於非洲東部的坦干依喀湖 (Lake Tanganyika),且為湖域中的特有種。不過對於本種的描述與分類,迄今仍存在許多不同的見解,因為依據眼徑比例、最大體長與體側斑點的差異,部份資料中指出本屬下包括了數個種類;然而在許多調查中,卻又發現這些表現於色彩與斑紋上的差異,極有可能與種內長時間受地理限制所造成的生殖隔離有關。

供應來源 : 本種個體主要為野生採集供應。由於水域空間與深度的限制,因此讓本種在人工繁殖操作上十分困難;且加上湖域中本種多活動於開放水域,除分布數量堪稱豐富外,同時大型成魚也多為當地居民之食用種類。因此輸入個體,多數直接捕捉自湖域,只是隨採集點、輸出國與不同季節,在體型上會稍有差異。
最大體長 : 本種最大體長可達 35 公分,但受限於空間與餌料供應,因此飼養環境中的個體,體型多半難超過 20 公分。而為了方便運輸與有效提升活存率,因此輸入本地的個體,體長多介於 8-12 公分。

食性需求 : 本種主要活動於開放水域,因此不論是有機碎屑、昆蟲幼生、小型甲殼類甚至是甫脫離口孵的幼魚,皆可能成為本種攝食的目標。本種具有向上開闔的明顯口裂,因此在攝食時,除可吞下一定體型的獵物,同時由下方竄出攻擊的特殊行為,也讓牠們成為湖域中別具掠食特性的種類。

性別區分 : 本種性別極難區分,且由於人工飼養環境下,成功配對並繁殖的例子十分少見,因此更讓飼養者在性別區分上感到困擾。穩定飼養狀態下的成熟雄性個體,多具有藍黃相間的華麗金屬體色,同時分別於背鰭、腹鰭與尾鰭末端的游離鰭條,延伸長度也較雌性明顯許多。

繁殖方式 : 以口孵方式繁殖。許多人在由 Ad konings 所著的書籍中,見過藍鑽珍珠動人的繁殖照片,並深深為其優雅型態與獨特的口孵行為所吸引,不過在人工飼養環境下,似乎成功繁殖例子寥寥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