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多數飼養者都有在水族館選購魚隻,甚至將其購回飼養的特殊經驗,那是一種同時融合興奮、期待與成就感的無比喜悅。而在過程中,也多可見到熟練的老闆或店員,以經過特殊設計的圓角或切角透明塑膠袋,並以充滿彈性的橡皮圈,在將魚隻與水體裝入後,灌飽可供個體在長途運輸時呼吸所需的氧氣 (oxygen, O2) 後,這麼甩繞個兩三圈,魚隻就被包在飽滿的袋中,方便後續的運輸與攜帶。
而這種包裝方式,除了見於一般以零售形式為主的水族館中,同時在大量包裝與運送觀賞魚的貿易商及魚場,甚至是從採集地與產地直接空運輸出的觀賞魚,也都是以此方式包裝運輸。只是隨著包裝種類、個體體型與運輸距離的不同,在包裝密度與方式上稍稍有些差異罷了。
不過不知道是否導因於泰國鬥魚 (Betta splendens) 的特殊包裝方式,而讓從業人員在包裝魚隻的方法上,產生了全新的構想。因為泰國鬥魚明顯的爭鬥行為,讓牠們無法多隻一同混合包裝,加上質地柔軟的塑膠袋,往往會在擠壓或摺疊的過程成,對個體的外型甚至生命造成威脅,此外後續的蓄養與展示則是另一層面的問題。因此為了避免這些困擾,市面上所販售的泰國鬥魚,幾乎悉數以附蓋的透明塑膠杯盛裝;如此一方面可方便觀察個體色彩與活力,另一方面則有效避免個體間的打鬥,與塑膠袋所導致的包裝傷害。
於是產業界在開發出自動包裝與充氣設備後,又突發奇想的設計出以盒狀為包裝形式的獨特概念。相對於以不同規格的塑膠袋包裝,塑膠盒往往給人堅硬與難以變化的刻板印象,然而廠商週到的設計,則讓不同大小與編號的塑膠盒,能分別以堆疊或分層的方式,妥善利用保利龍箱空間中的每一角落。
此外,塑膠盒除具有與機台相配合的規格外,可在一貫化的輸送袋中,分別依序完成魚隻點算、定量注水、封膜、充氧與標註商品學俗名等工作,甚至將所有魚隻相關資訊,整合於可藉由電眼系統判讀的條碼資訊中,讓魚隻包裝不再是耗費大量人工的作業程序,而是充滿專業性、資訊性與整合性的生產流程。
具有一定強度的塑膠盒,不但適於包裝魚隻,同時對於包裝水草、無脊椎動物中的甲殼類蝦蟹,甚至是如青蛙與蠑螈等兩生類動物,都因為具有良好支撐性、防刮與防刺破的特性,讓在運輸過程中的安全性遠超於傳統以多層塑膠袋包裝的費力與耗材。此外透明封膜上除標註詳細的物種與飼養資料,同時也讓消費者易於觀察判斷,而業者也號稱經由適當的包裝,魚隻可分別在其中存活 7-14天,大幅降低了傳統包裝對活體運輸所造成的耗損。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水產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