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互動參與 / 達人美技 / 七彩神仙的繁殖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七彩神仙的繁殖
發文日:96/10/19

七彩神仙的繁殖

       曾經因為採集與運輸的困難,因此七彩神仙被稱為難以親近的觀賞魚之王;因此在早期水族市場中,別說嘗試繁殖,要擁有一條從南美直接輸入的野生個體,並使其妥善地適應水質環境,進而展現那一如野生環境中的色彩與光澤,想必都是難上加難的挑戰。

       不過隨著人工繁殖技術的成熟,與培育子代大量供應市場,因此目前於市面所購得的七彩神仙,不論是松石 (turquoise)、全色 (full color) 甚至是延續野生型態的伊卡 (Ica red) 或黑格爾 (Heckle),都呈限相當穩定且健康的狀態,很適合一般愛好者嘗試飼養,當然也可作為繁殖或育種的親魚來源。

       不過有別於水族市場中較易繁殖的孔雀 (guppy)、短鯛 (dwarf cichlid) 或是滿魚 (platy),由於七彩神仙的成熟時間較晚,因此飼養者若是購買市面上最常見到,體全長為 2-3 吋的個體,往往需要經年的培育,才有可能讓個體在充分成長後,進入生殖成熟階段,具有配對繁殖的可能。此外以同齡個體來看,雌雄個體間的成熟度往往並不一致,因此許多專業的繁殖者或商業性漁場,多半會挑選具有一定年紀,同時親魚間必定有一隻或兩隻皆為曾有配對與繁殖紀錄的個體,如此在繁殖過程中,多能獲得令人滿意的結果。

       在配對繁殖過程中,經常遭遇雄魚成熟度不夠,或是雌魚產卵量受個體年紀、體型、成熟度、營養及健康狀態差異,而導致產卵量不如預期。因此許多飼養者在選定繁殖個體後,多半會藉由適當的流加水與充分投餵,一方面促進個體活力,一方面也讓個體在充分攝食的狀態下,能一舉產下豐富且健康的卵粒。

       個體的健康與成熟狀態,是繁殖者在進行配對時的重要考慮,不過對於這類具有型態與色彩變化的觀賞魚種,特別是分別在自然水域及人為培育上都有諸多地域型及品系差異,因此在進行繁殖育種時,親魚來源與所帶有的遺傳基因,也是繁殖者格外重視的操作因子。

       配對後的親魚,一方面會驅趕入侵領域或接近產卵場的個體,另一方面則會隨著產卵配對的時間逼近,頻繁地清理預計產卵的場所。七彩神仙在產卵時的行為與淡水神仙魚極為類似,產卵前親魚會不斷以口啄咬表面,藉以除去可能污染或傷害卵粒的物質。牠們選擇的產床,多半是具有一定斜度的光滑平面,因此在自然環境中,牠們可能選擇一段沉木或葉面,而在人為飼養環境下,則多半會供應一個素燒的椎狀產卵筒,讓親魚可順利產卵。

       產下的卵粒會在 2-3 天孵化,在經過 20-40 個小時後,稚魚會開始奮力擺動尾部,並且嘗試游向親魚。親魚的體色在這個階段會驟轉深沉,暗示著大量分泌的黏液,足以作為孕育幼魚的良好餌料。有機會見到七彩神仙特殊的育幼行為,必定會為這充滿慈愛光輝的畫面所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