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互動參與 / 達人美技 / 底砂的厚度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底砂的厚度
發文日:96/10/19

底砂的厚度 

底砂鋪設的厚度,多取決於不同的飼養對象與管理方式。

 

       在舊式的造景搭配中,許多飼養者往往會藉由投入大量的玻璃彈珠或染色石礫,營造那五彩繽紛的水底世界。不過隨著造景概念趨向自然,人們逐漸放棄了這類矯飾造作的人為配件,取而代之地以厚舖的底砂,搭配零星栽植的水生植物;在 20、30 年前,那便是生態造景或水草栽植的濫觴。

       直到今天,分別在淡水與海水飼養系統中,採用特殊燒結的黏土或礦物作為底質取材;雖然在型態與色彩上已有多樣化的選擇,甚至可以搭配不同飼養對象與管理需求,選擇適當顆粒大小、軟硬甚至營養成分含量不同的底砂材料。不過,多數飼養者卻依舊存在一個迷思,而這迷思並不因為時間或器材的改善而有所改變,那便是「底砂究竟應該舖多厚才足夠」?

       其實底砂究竟要舖多厚才足夠,這往往與飼養者期望底砂能夠提供的功能不同,而有程度上的差異;當然,諸如針對栽植水草並促進底層養分循環所設計底部加熱線圈,或是輔助過濾的浪板等,這類應用或搭配於底砂中所使用的設備,也間接地決定了底砂必須鋪設的厚度。

       以栽植水草為主的造景缸而言,其實底砂多僅具有涵養基肥、使植物根系能充分生長、固定造景物件或營造景觀特色等功能,因此除非在荷蘭式水草造景中,因為必須埋設低瓦數的底部加熱線圈,因此必須具備 5-8 公分左右的一定厚度外,如果僅是單純的固定根系與涵養基肥,原則上 3-15 公分皆可;淺薄之處多集中於前景或主要造景物件下方,而厚實堆疊則多出現於環境中的背景,或是藉由延伸隆起的高臺,區隔前、中與後景間的風格。

       不過若是期望底砂能兼具過濾效果,也就是說,在設缸之初便計畫在其下鋪設浪板,因此加上浪板 2-3 公分的厚度,能有效發揮砂濾效果的底質鋪設,往往總高度都在 5-8 公分間。利用重力與水流帶動的原理,砂層具有良好的機械性過濾;同時諸如珊瑚砂或麥飯石等特殊材質,往往因為具有多孔隙的物性特徵,因此也能藉由附著微生物,讓飼養環境更顯穩定。不過就算部分底砂提供了過濾效果,底砂鋪設也不是隨厚度增加而有等比例的效果加成,因為過度堆疊的底砂,往往在未有水流充分流經帶動的情況下,不但還原層逐漸累積,同時亦容易導致諸如硫化氫 (H2S) 等有毒物質蓄積,成為危害魚隻與環境的潛在隱憂。

       而對於本身具有底部滴流槽或藻類回收缸的無脊椎生態缸,由於具有過濾、淨化與緩衝能力的多孔隙材質,都被充填於不同的過濾槽體中,因此飼養者往往毋須再魚缸中設置具有底部浪板的厚質砂層,而僅需在缸底略為舖上 1-2 公分厚的珊瑚碎片或細砂,避免由缸底反射的光線對個體造成緊迫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