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知識寶庫 / 病蟲害防治 / 台灣黃毒蛾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台灣黃毒蛾
發文日:97/09/18
學名:Euproctis taiwana (Shiraki)
英名:Taiwan yellow tussock moth
生態習性
每年可出現8~9世代,以6~7月族群密度最高。毒毛易引起皮膚搔癢及紅腫,採果時吾人亦常受其害。成蟲晝伏夜出,卵產於葉背,卵塊成帶狀,20~80粒一塊,分為二排,上蔽黃色尾毛為害情形與小白紋毒蛾相似,孵化為幼蟲後,初在葉背為害,剝食葉肉,至 3齡時,漸向葉緣加害,且各自分散,除葉部外,亦喜食花部,為雜食性害蟲。被害植物達數十種之多,幼蟲及繭上之毛有劇毒,觸及皮膚紅腫發痛。
防治方式
- 噴施蘇力菌。
- 防治藥劑:參考夜蛾類用藥。
本網站為農業部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