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館 / 栽培管理小百科 / 水生蔬菜-西洋菜(一):西洋菜簡介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水生蔬菜-西洋菜(一):西洋菜簡介
發文日:108/08/14
水生蔬菜-西洋菜(一):西洋菜簡介
乍聽「西洋菜」會覺得是歐美國家的蔬菜,跟原住民一點也扯不上關係。然而它在早年引進台灣,經過多年野化後卻成為著名的野菜,不少特色料理野菜餐廳都將它奉為經典時蔬,成為店頭的招牌菜,而對最擅長將山野植綠巧手轉變成盤中鮮蔬的阿美族人來說,西洋菜可是上天賜予的珍貴野蔬,一直以來都是族人主要採集與食用的野菜。
西洋菜(Nasturium officinale R. Br.),英名為watercress,又稱豆瓣菜,為十字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台灣因地區不同又有水茼蒿、水芹、水蔊菜、水芥、水田芥菜、無心芥、廣東芥菜等名稱。植株具根莖,行匍匐生長,末端常直立生長。莖節上易生不定根,並於中下部節位長出側生植株,株高30-50公分,葉片為羽狀複葉,互生,小葉卵圓形,頂端小葉最大,葉色深綠,偶爾帶有紫褐色塊斑,然而在冬季低溫或夏季高溫時,莖色會變紫褐色,且葉片轉為暗紫紅色,生長亦明顯減緩。平地少見開花,在高海拔地區才有機會欣賞到它迷人的花朵。據林春吉所著之「台灣水生植物○1」一書中指出,其花序為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朵白色,花瓣十枚,呈側卵形,而雄蕊5枚、花藥黃色,雌蕊柱頭綠色,果實則為線形之長角果,花期約在6-10月間。
西洋菜原產於歐洲,十四世紀時英、法等國便有栽培記錄,而100多年前由葡萄牙人引進中國,並在長江以南及兩廣地區開始種植,日據時代引進台灣,主要分布區域為中、北及東部。西洋菜主要生育地為各溪流沿岸淺水區域、灌溉溝渠及少數水田中,自平地至海拔3000公尺的水域多可發現它的蹤跡。性喜冷涼環境,生長適溫為20-25℃,溫度低於15℃或高於25℃生長減緩,低於10℃生長停止,莖葉轉為暗紫紅色,超過30℃亦有相同的現象,如溫度持續超過35℃或低於0℃,則會導致植株死亡。西洋菜需水性強,植株基部需湛水或土壤完全潮濕才能正常生長,如果以一般旱生栽培植株生長緩慢,顏色較深而呈現老化的狀態,然而水深亦不可太深,超過15公分的水深亦會影響其生長,造成植株逐漸稀疏而消失。通常5-10公分的水深最適合西洋菜的生長,而較成熟的植株對水位高低的耐受性相對也較高。西洋菜喜全日照,光線不足會有徒長及莖葉變細、植株稀疏的現象,然而夏季高溫時如接受全日照會有植株黃化,葉緣焦枯的情形發生。(圖文:林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