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原住民常用民俗植物 / 保健植物 / 假酸漿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假酸漿
發文日:113/09/12
- 科 別: 紫草科 (Boraginaceae)
- 別 名: 碧果草
- 學 名: Trichodesma khasianum Clarke
- 應 用: 葉片。味淡,苦,性平。具補血,治潰瘍,高血壓之效。
- 形 態: 多年生灌木,高可達2~3公尺,全株密被短毛。單葉;對生,具柄,柄長1~2㎝;葉片長10~25㎝,寬5~15㎝,橢圓形,全緣,上表面粗糙。花序為圓錐花序,花軸長,頂生;苞片披針形,花萼5裂,卵狀披針形;花冠5裂,闊卵形,先端反捲;柱頭球形。果實為小堅果,球形,熟時淡紫色。花期3~5月。產地於臺灣中低海拔平野及山區。假酸漿為原住民常用植物,節慶時多用於蒸粿糕食品(ㄚ邁),或許因其含大量植物纖維有助於消化,故常伴隨用之,是較特別的用法。食用的感覺為具有淡淡清香味,而且是連葉片一起食用,此和利用月桃或香蕉葉當襯底者不同,別具一番風味。
本網站為農業部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