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原住民常用民俗植物 / 保健豆類蔬菜 / 小粒萊豆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小粒萊豆
發文日:113/09/12
圖/文 蘇炳鐸
萊豆別名黃帝豆、白扁豆、香豆,英文名Lima bean,Butter bean,原產南美洲瓜地馬拉,為豆科一年生(矮性)或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 依種子大小可分不同種,大粒種學名Phaseolus limensis Macf.,小粒種學名P. lunatus L.,於19世紀引入臺灣栽培。葉為三出複葉,具長柄,基部小托葉著生。總狀花序,白色小花。莢果內具2-3粒種子。種子扁平,腎形,有黃色、白色、黑色、赤色斑紋、褐色斑紋等多種顏色變化。
萊豆生育喜冷涼乾燥環境,溫度太高或連日陰雨潮溼,都易造成授粉不良,無法結莢情形。栽培土壤以pH值6.0-6.5,排水佳之壤土或砂質壤土較適合。目前主要產地集中台南、高屏、花蓮等地區,以水平棚架或豆籬式栽培,品種皆為大粒種。
小粒種萊豆因種仁較小,產量低,雖早已被栽培市場淘汰,但因其對環境適應力很強,生育期間幾無病蟲害發生,成為在原住民部落常見栽培之豆類蔬菜,也是眾多種原的主要保存地區。一般7-8月種植後,於冬春季盛產,可陸續採收至4-5月,其豐富的蛋白質及脂肪,恰好適時提供部落居民冬季營養與熱量來源。主要食用的原住民族有鄒族、阿美族、卑南族。食用時,剝開成熟豆莢,收取豆仁,以煮食,或包粽子、煮糯米飯、包春捲等方式食用。也可搭配白米炊煮,豆仁散發陣陣芋頭香氣,微苦,甘甜。
東部地區原住民經常食用的一些傳統、自然且無污染的蔬菜作物,隨著休閒、樂活農業的發展,逐漸受到重視。小粒萊豆具備生長強健、病蟲害發生少、栽培管理容易,及營養豐富等優點。以其特殊風味及口感,期望能藉由選種及產品開發著手,配合東部地區樂活農業發展,應極具發展潛力。
本網站為農業部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