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粉介殼蟲(Citrus
mealybug)
學名:Planococcus
citri (Risso)
生態習性:
本蟲每年約發生8~9代,完成一世代夏季需26天,冬季則需55天,雌蟲老熟後,自尾端分泌棉絮狀之白蠟質卵囊,爾後產卵於囊內,雌蟲一生可產卵234~507粒卵。卵呈長圓形,淡黃色,表面光滑,卵期為2~8天,成蟲、若蟲皆密集於果串之果實間隙或脊背、葉腋間。在本省北部,一年出現七代第一代
2月上旬,第二代 4月上旬,第三代 5月上旬,第四代
6月中旬、下旬,第五代 8月上旬,第六代 9月上旬,第七代10月下旬出現,實際上成蟲、若蟲同一時期均可見及。成蟲體背之臘粉被黃刺蟻舐食,致使蟲體赤裸。柑桔粉介殼蟲大多在果實期危害,若疏果不佳,尤其金香品種,大多未疏果,果粒間太緊密,該蟲在其間產卵繁殖,集體危害,並分泌蜜露誘發煤病。
形態:
成蟲:雌成蟲長卵圓形,淡黃色,體長1.24~3.38公厘,體節明顯。體被白色粉狀臘質物,體側具17對短臘毛,體末端具一對臘毛最長。雌成蟲無翅,但複眼、觸角及足均可見,口器發達,呈長絲針狀,位於前胸足間。雄成蟲體長形,大小0.88x0.23公厘,暗褐色,觸角、複眼各一對,胸足三對中胸翅一對,白色透明,後翅為平均棍。壽命3~5天。
若蟲:黃色,經三次之脫皮而成成蟲。
卵:淡黃色,光滑,大小與球粉介殼蟲之卵相似。卵粒堆在母體下白色綿狀卵囊內。
危害狀:
柑桔紛介殼蟲大多在果實期為害,若疏果不佳,尤其金香品種,大多未疏果,果粒間太緊密,該蟲在其間產卵繁殖,集體為害,並且分泌蜜露誘發煤病。
發生時期:
全年均可為害
防治方法:
一、 |
防風林所用的籬笆植物常成為介殼蟲出現之另一寄主植物,故選擇不當寄主之種類做為籬笆植物,雖然防風性較佳,但介殼蟲易於生存繁殖。 |
二、 |
套袋時,尤應注意袋口要套緊,不得有任一隻母蟲生存其內,否則該蟲在袋內產卵,整串葡萄都會受害。 |
三、 |
柑桔粉介殼蟲的捕食性天敵有瓢蟲科(Coccinellidae)蒙氏瓢蟲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 Mulsant。 |
|
(章加寶,1990,台灣葡萄害蟲及其他有害動物生態及管理技術68頁)
|
|
|
|
粉介殼蟲
(李錫山,1990,台灣農家全書第89頁) |
|
危害狀
(章加寶,1990,台灣葡萄害蟲及其他有害動物生態及管理技術70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