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powdery
mildew)
病原菌:Uncinula
necator (Schwein.) Burr
病徵:
葉、卷鬚、枝條及果實均可被害。初期為白色圓斑,上有粉末狀分生胞子堆,末期滿佈全葉成暗灰色,如灰塵沾污一般,葉片大多發生在上表面,罹病葉極易脫落。被害枝條,罹病處形成不規則圓斑,未期變黑褐色焦斑,影響枝條飽滿度,嚴重時甚至造成蔓割型病徵。果實罹病時,初期著生白粉,末期則呈暗灰色,使果皮呈褐色污斑,被害部果實組織發育停止,長大後裂果。
發病生態與時期:
本病多發生於中溫晚間高濕環境下,尤以通風不良的果園受害較烈。多發生於春秋二季,在冬季偶而可發現本菌之有性世代。依靠分生孢子傳播。夏果5月中旬至6月下旬,冬果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發生。
(郭克忠,1988,台灣主要農作物病蟲害彩色圖鑑B56頁)
(植物保護手冊(1998)第352頁)
幼果上病徵
(郭克忠,1988,農藥世界64期95頁) |
|
成熟果上病徵
(郭克忠,1988,農藥世界64期95頁) |
枝條上病徵
(郭克忠,1988,農藥世界64期95頁) |
|
葉片上病徵
(郭克忠,1988,農藥世界64期95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