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病蟲害與肥培 / 蟲害防治 / 水稻水象鼻蟲在彰化地區的擴展限制現象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水稻水象鼻蟲在彰化地區的擴展限制現象
發文日:102/09/25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 118:47-59 (2013) 47
水稻水象鼻蟲在彰化地區的擴展限制現象 廖君達
摘 要
水稻水象鼻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於2001年首次在中臺灣的彰化縣線西鄉被發現,2008年侵入彰化市,迄2012年才擴展至花壇鄉,它的分布範圍與擴展趨勢明顯地趨緩。水稻水象鼻蟲在彰化縣的擴展速度,僅有0.7~4.2 km/yr。彰化縣水稻第一期作插秧的順序最早為南側的二水、溪州及竹塘等鄉,於2月上旬進行插秧,而後向西及向北方進行作業,位於西北端的伸港鄉插秧時間遲至3月中旬。
由於水稻水象鼻蟲局限於北彰化地區,推測插秧順序的差異影響到水稻水象鼻蟲的擴展。此外,水稻第二期作北彰化地區普遍採行落粒栽培,插秧區相對於落粒區誘集較多的水稻水象鼻蟲成蟲,也反應在下一代成蟲的數量。
自然感蟲環境下,比較每叢水稻不同插秧株數與水稻水象鼻蟲的危害關係,經調查發現每叢3、5、7株處理之施藥防治組及未施藥防治組間的產量均未達到顯著性差異。比較10個水稻品種對水稻水象鼻蟲之抗性,臺稉8號、臺稉14號及臺稉16號每叢分蘗數顯著地受到抑制。然而,只有臺稉8號減產15.4%,其他品種的產量不受影響。
本網站為農業部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農業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農業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