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苗箱秧苗立枯病 
					(Seedling blight of rice)
					 
					病原菌:Sclerotium 
					rolfiiRhizoctonia 
					solani
 Sclerotium hydrophilum
 Alternaria 
					spp.
 Curvularia 
					spp.
 Monilia 
					spp.
 Pythium 
					spp.
 Rhizopus 
					spp.
 Fusarium 
					spp.
 
					
					除Fusarium, Pythium, Rhizopus等屬外尚有Corticium 
					rolfsii, Rhizoctonia solani, Sclerotium hydrophilum, 
					Alternaria spp., Sclerotium
					spp.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糧食作物及其他篇,第3頁。台中。412頁。) 
					
					病原生態: 
					
					        
					秧苗立枯病之發生與否,非常符合植物病害發生之三角生態關係,即寄主植物、病菌及環境三者間互動結果。稻種及秧苗為寄主植物,生長勢強則抗性強,相對生育受阻時受危害的機會增加。本病之病菌種類很複雜,不同栽培土而有不同的病菌,各種病菌是否會引起立枯病,則視環境是否適合病菌生長而定: 
					
					1.       
					
					
					秧苗在20℃以下生長快速不易發生立枯病,15℃以下生育受阻,抵抗力弱,易發生立枯病。 
					
					2.       
					
					
					稻種發芽期間需氧量高及適量水份,如以黏土為栽培土容易造成浸水狀態,以砂土為栽培土保水力差容易太乾,二種都會引起稻種發育不良,也容易引起立枯病。 
					
					3.       
					
					
					秧苗立枯病之病原菌大多為土壤棲息真菌,因此秧苗立枯病之發生與栽培土壤來源之關係密切,一般來說,旱地土壤中菌類密度比水田土壤高,所以用旱地土壤為栽培土容易發生立枯病,發病率表土較心土高。作物剛收穫之田土有高密度病菌,作為栽培土容易發生立枯病。 
					
					4.       
					
					
					稻種之播種量直接影響秧苗之生育及抗性,亦間接影響秧苗立枯病之發生。如播種量過密,稻種在育苗箱中容易相互堆疊,堆積期間育苗箱單位面積內稻種發芽分泌養分多,使病原菌迅速滋長而增加發病機會。適當的播種量以每箱200公克最佳。 
					
					(張義璋。2003。箱育秧苗立枯病。植物保護圖鑑系列8─水稻保護,第247-249頁。防檢局。台北。448頁。) 
					
					病徵:箱育秧苗立枯病之病原菌大多為土壤棲息菌,育苗箱所用培土或育苗時之氣候環境不同,則秧苗立枯病之病原菌就會有不同。各病原菌感染不同生育期間之秧苗,其症狀及病株在育苗箱中分佈型式均會不同。
 
					
					    
					
					稻種播種在堆積期間受害,嚴重者將無法發芽,縱能發芽長出之芽亦因已受病菌為害而呈黃褐色,移出綠化時即枯死,未枯死之病苗生育嚴重受阻,移出約一星期異常褐枯死亡。 
					
					    
					
					綠化後秧苗,一般以叢集型為害方式,病苗在育苗箱中呈類似圓形之分布,並向外擴展。病苗最初由下位葉開始枯黃或從葉尖開始呈缺水青枯症狀,被害苗隨之枯死並轉變為赤褐色,拔取病苗可見其葉鞘基部、根冠及跟組織都已枯死。 
					
					(張義璋。2003。箱育秧苗立枯病。植物保護圖鑑系列8─水稻保護,第242頁。防檢局。台北。448頁。)
					 
					
					傳播途徑:引起秧苗立枯病之病原菌有多種,一般存在於土壤中感染秧苗而發生。秧苗立枯病是不定性的病害,可經過土壤、種子或空氣傳播。防治方法須多方兼顧,不僅需要消滅附著稻種上的菌類,也須防治土壤內的菌類。
 
					
					防治方法:任選下表一種藥劑防治:
 
						
							
								| 
								
								
								藥劑名稱 | 
								
								
								每箱施藥量
 | 
								
								
								稀釋倍數(倍) | 
								
								
								施藥方法 | 
								
								
								注意事項 |  
								| 
								
								9.4%賽座滅水懸劑 
								
								(Cyazofamid) | 
								
								0.5公撮 | 
								
								1,000 | 
								
								播種後隨即灌注藥液,再行覆土。 | 
								
								1.限育苗箱使用。 
								
								2.具呼吸中等毒性。 
								
								3.對水生物具毒性,勿使用於「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及「飲用水取水口一定距離內之地區」。 |  
								| 
								
								2.5%右滅達樂粒劑(Metalaxy-M) | 
								
								2公克 | 
								
								  | 
								
								藥劑與育苗土(包括覆蓋土)混合均勻後播種。 | 
								
								限育苗箱使用。 |  
								| 
								
								17.5%滅達樂溶液(Metalaxyl) | 
								
								0.5公撮 | 
								
								1,000 | 
								
								播種後隨即灌注藥液,再行覆土 | 
								
								對眼刺激性強。 |  
								| 
								
								35%本達樂可濕性粉劑 
								
								(Benalaxyl) | 
								
								0.25公克 | 
								
								2,000 | 
								
								1.  
								
								床土:播種後隨即灌注藥液再行覆土。2.  覆蓋土:每箱覆土 (約 
								0.6公斤)拌本劑0.0375公克。
 | 
								
								於播種前1~2天,將藥劑與覆蓋土混合均勻。 |  
								| 
								
								34%殺紋滅達樂溶液 
								
								(Hymexazol+ 
								
								Metalaxyl) | 
								
								0.4公撮 | 
								
								1,250 | 
								
								播種後灌注藥液再行覆土。 | 
								
								育苗箱使用。 |  
								| 
								
								10%滅速克粉劑 
								
								(Methasulffocarb) | 
								
								10公克 | 
								  | 
								  | 
								
								藥劑與育苗土(包括覆蓋土)充分混合後使用。 |  
								| 
								
								30%殺紋寧溶液 
								
								(Hymexazol) | 
								
								0.5公撮 | 
								
								1,000 | 
								
								1.  
								
								床土:播種後隨即灌注藥液,再行覆土。2.  
								
								覆蓋土:每箱覆蓋土(約0.6公斤)拌5%滅達樂粒劑0.5公克。
 | 
								
								於播種前1、2天先將藥劑與覆蓋土混合均勻。 |  
								| 
								
								25%依得利乳劑 
								
								(Etridiazole) | 
								
								0.25公撮 | 
								
								2,000 | 
								
								播種覆土後立即施藥。 | 
								  |  
								| 
								
								35%依得利可濕性粉劑 
								
								(Etridiazole) | 
								
								0.17公克 | 
								
								3,000 | 
								
								播種覆土後立即施藥。 | 
								  |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糧食作物及其他篇,第3-4頁。台中。412頁。)   
                        
                          
                            |  |  |  |  
                            | 病徵 |  | 根部病徵 |  
                            | (簡錦忠、張義璋,1990,台灣農家全書植物保護專輯第12頁) |  | (簡錦忠、張義璋,1990,台灣農家全書植物保護專輯第1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