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胡麻葉枯病 
					(Brown spot; Helminthosporium leaf spot)
					 
					病原菌: 
					
					
					Cochliobolus miyabeanus 
					
					(Ito & Kur.) Drechslerex Dastur [teleomorph,有性世代] 
					
					
					Ophiobolus miyabe 
					
					Ito et Kurib. [teleomorph,有性世代] 
					
					
					Bipolaris oryzae 
					
					(Breda de Hann) Shoem. [anamorph,無性世代] 
					
					
					Helminthosporium oryzae 
					
					Miyake et Hori [anamorph,無性世代]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糧食作物及其他篇,第32頁。台中。412頁。) 
					
					病原生態: 
					
					    
					
					   
					本病之病原菌腐生力強,可以在枯死的病斑組織中繼續生長。如此以菌絲與孢子反覆傳播與繁殖,存活於田間。 
					
					    
					
					   
					本病菌汁殘存,係靠其菌絲或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在乾燥環境下可存活3~6個月,但在高濕度下則存活約1個月而已。稻種上帶有本病菌,經浸種催芽及播種後,其初生芽及根可能被感染,除了在育苗箱中高密度秧苗及低溫環境下,會引起秧苗枯萎外,正常狀況下,秧苗會迅速長出葉片,病菌並未感染葉片產生病斑。病菌在稻種榖粒及子葉上增殖,所產生之分生孢子,為感染秧苗後期葉片之第二次感染源。分生孢子無休眠性,只要溼度夠,雖未脫離分生孢子梗,亦會發芽。 
					
					(張義璋。2003。水稻胡麻葉枯病。植物保護圖鑑系列8─水稻保護,第254頁。防檢局。台北。448頁。) 
					
					病徵:於種子萌芽發生時,地際部呈褐色,子葉尚未形成即枯死。成株葉片被害時,初呈現褐色小斑點,建擴大成胡麻粒狀或橢圓形之暗褐色病斑,具淡黃色暈環。葉鞘受害則呈不規則之淡褐色大病斑。節部、穗及枝梗被害時,呈暗褐色或淡褐色。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糧食作物及其他篇,第32頁。台中。412頁。) 
					
					傳播途徑:本病菌藉由種子或空氣傳播。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糧食作物及其他篇,第32頁。台中。412頁。) 
					
					防治方法:
					 
						
							| 
							
							一、 | 
							
							請參閱稻種消毒。 |  
							| 
							
							二、 | 
							
							注意改善耕種與田間衛生: |  
							| 
							  | 
							
							1.    | 
							
							多施堆肥、綠肥等有機質肥料並行深耕。 |  
							| 
							  | 
							
							2.    | 
							
							勿用罹病老熟秧苗,以免傳播病原菌。 |  
							| 
							  | 
							
							3.    | 
							
							氮肥務須分次施用,抽穗前缺氮肥時,應補施穗肥 (每十公畝二公斤左右),更應充分施用鉀肥或矽素肥料。 |  
							| 
							  | 
							
							4.    | 
							
							常發病田應行客土並注意排水。 |  
							| 
							  | 
							
							5.    | 
							
							被害之稻藁,不可置放田間。 |  
							| 
							
							三、 | 
							
							藥劑防治: |  
							| 
							  | 
							
							任選下表一種藥劑防治
							 
								
									| 
									
									
									藥劑名稱 | 
									
									
									每公頃每次施藥量 | 
									
									
									稀釋倍數(倍) | 
									
									
									施藥方法 | 
									
									
									注意事項 |  
									| 
									
									25%普克利乳劑 
									
									(Propiconazole) | 
									
									0.8公升 | 
									
									1300 | 
									
									分蘗盛期病斑出現時開始施藥,每隔14天再施藥一次,連續四次。 | 
									
									1.  
									
									抽穗期避免用藥。2.  
									
									採收前21天停止施藥。
   
									
									*普克利乳劑為限制登記使用農藥。 
									
									1.不接受擴大作物範圍申請。 
									
									2.標示加註致腫瘤等注意事項。(屬致癌性C級。) |  
									| 
									
									33%鋅錳乃浦水懸劑 
									
									(Mancozeb) | 
									
									抽穗期前2.5公升抽穗期後3.0公升 | 
									
									400 | 
									
									1.  
									
									分蘗盛期施藥一次,經14天再施藥一次。2.  
									
									齊穗期施藥一次,經14天再施藥一次。
 | 
									
									1.  
									
									採收前20天停止施藥。2.  
									
									施藥次數不得超過四次。
   
									
									*鋅錳乃浦為限制登記使用農藥。 
									
									(1)申請者應做ETU檢驗。 
									
									(2)標示加註「致腫瘤」及「同一作物僅使用一種大生類產品」等注意事項。 |  
									| 
									
									37%錳乃浦水懸劑 
									
									(Maneb) | 
									
									抽穗期前1.67公升
 抽穗期後
 2.0公升
 | 
									
									600 | 
									
									1.  
									
									分蘗盛期施藥一次,經14天再施藥一次。2.  
									
									齊穗期施藥一次,經14天再施藥一次。
 | 
									
									1.  
									
									採收前20天停止施藥。2.  
									
									藥劑調配後應加展著劑 SS-605 2,000倍。
   
									
									*錳乃浦為限制登記使用農藥。 
									
									(1)申請者應做ETU檢驗。 
									
									(2)標示加註「致腫瘤」及「同一作物僅使用一種大生類產品」等注意事項。 |  |  
							|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糧食作物及其他篇,第32-33頁。台中。412頁。) |  
                        
                          
                            |  |  |  |  
                            | 稻胡麻葉枯病病徵 |  |  |  
                            | (簡錦忠,1990,台灣農家全書植物保護專輯第9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