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胡麻葉枯病
(Brown spot; Helminthosporium leaf spot)
病原菌:
Cochliobolus miyabeanus
(Ito & Kur.) Drechslerex Dastur [teleomorph,有性世代]
Ophiobolus miyabe
Ito et Kurib. [teleomorph,有性世代]
Bipolaris oryzae
(Breda de Hann) Shoem. [anamorph,無性世代]
Helminthosporium oryzae
Miyake et Hori [anamorph,無性世代]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糧食作物及其他篇,第32頁。台中。412頁。)
病原生態:
本病之病原菌腐生力強,可以在枯死的病斑組織中繼續生長。如此以菌絲與孢子反覆傳播與繁殖,存活於田間。
本病菌汁殘存,係靠其菌絲或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在乾燥環境下可存活3~6個月,但在高濕度下則存活約1個月而已。稻種上帶有本病菌,經浸種催芽及播種後,其初生芽及根可能被感染,除了在育苗箱中高密度秧苗及低溫環境下,會引起秧苗枯萎外,正常狀況下,秧苗會迅速長出葉片,病菌並未感染葉片產生病斑。病菌在稻種榖粒及子葉上增殖,所產生之分生孢子,為感染秧苗後期葉片之第二次感染源。分生孢子無休眠性,只要溼度夠,雖未脫離分生孢子梗,亦會發芽。
(張義璋。2003。水稻胡麻葉枯病。植物保護圖鑑系列8─水稻保護,第254頁。防檢局。台北。448頁。)
病徵:
於種子萌芽發生時,地際部呈褐色,子葉尚未形成即枯死。成株葉片被害時,初呈現褐色小斑點,建擴大成胡麻粒狀或橢圓形之暗褐色病斑,具淡黃色暈環。葉鞘受害則呈不規則之淡褐色大病斑。節部、穗及枝梗被害時,呈暗褐色或淡褐色。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糧食作物及其他篇,第32頁。台中。412頁。)
傳播途徑:
本病菌藉由種子或空氣傳播。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糧食作物及其他篇,第32頁。台中。412頁。)
防治方法:
一、 |
請參閱稻種消毒。 |
二、 |
注意改善耕種與田間衛生: |
|
1. |
多施堆肥、綠肥等有機質肥料並行深耕。 |
|
2. |
勿用罹病老熟秧苗,以免傳播病原菌。 |
|
3. |
氮肥務須分次施用,抽穗前缺氮肥時,應補施穗肥 (每十公畝二公斤左右),更應充分施用鉀肥或矽素肥料。 |
|
4. |
常發病田應行客土並注意排水。 |
|
5. |
被害之稻藁,不可置放田間。 |
三、 |
藥劑防治: |
|
任選下表一種藥劑防治
藥劑名稱 |
每公頃每次施藥量 |
稀釋倍數(倍) |
施藥方法 |
注意事項 |
25%普克利乳劑
(Propiconazole) |
0.8公升 |
1300 |
分蘗盛期病斑出現時開始施藥,每隔14天再施藥一次,連續四次。 |
1.
抽穗期避免用藥。
2.
採收前21天停止施藥。
*普克利乳劑為限制登記使用農藥。
1.不接受擴大作物範圍申請。
2.標示加註致腫瘤等注意事項。(屬致癌性C級。) |
33%鋅錳乃浦水懸劑
(Mancozeb) |
抽穗期前2.5公升抽穗期後3.0公升 |
400 |
1.
分蘗盛期施藥一次,經14天再施藥一次。
2.
齊穗期施藥一次,經14天再施藥一次。 |
1.
採收前20天停止施藥。
2.
施藥次數不得超過四次。
*鋅錳乃浦為限制登記使用農藥。
(1)申請者應做ETU檢驗。
(2)標示加註「致腫瘤」及「同一作物僅使用一種大生類產品」等注意事項。 |
37%錳乃浦水懸劑
(Maneb) |
抽穗期前
1.67公升
抽穗期後
2.0公升 |
600 |
1.
分蘗盛期施藥一次,經14天再施藥一次。
2.
齊穗期施藥一次,經14天再施藥一次。 |
1.
採收前20天停止施藥。
2.
藥劑調配後應加展著劑 SS-605 2,000倍。
*錳乃浦為限制登記使用農藥。
(1)申請者應做ETU檢驗。
(2)標示加註「致腫瘤」及「同一作物僅使用一種大生類產品」等注意事項。 |
|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糧食作物及其他篇,第32-33頁。台中。412頁。) |
|
|
|
稻胡麻葉枯病病徵 |
|
|
(簡錦忠,1990,台灣農家全書植物保護專輯第9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