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茄子小百科 / 進階篇 / 茄子病蟲害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茄子病蟲害
發文日:98/03/31

青枯菌病徵

病蟲害防治

由於高屏地區氣候高溫多濕,茄子病蟲害種類繁多,茲列舉常見重要病蟲害如下,提供茄子栽培農戶初步判別病蟲害種類及選擇防治用藥參考:

一、病害

1.幼苗立枯病 (Damping off of seedling)

 

病原菌:

Rhizoctonia solani (Kuhn);Pythium sp.;Phytophthora sp.

 

病徵:

屬真菌性病害,主要為害莖基部,偶有子葉萌芽時受害,造成黑褐包病斑。

播種期發生時,莖基部地際部組織會萎縮變細,暗褐色。但受Pythium 病原菌為害者,組織有水浸狀現象,在多雨或浸水地區發生嚴重。

 

防治方法:

(1) 清除並燒毀罹病株。

(2) 於種植前使用80%得恩地可濕性粉劑,1-2公克/公斤,種子拌種。



2.白粉病 (powdery mildew)

病原菌:

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 (Oidium chrysanthemi Rebenh.) Sphaerotheca fuliginea (Sschlecht.) Pollacci

 

病原生態:

  白粉病多發生於秋冬之際,以11~12月最容易發生,白粉病菌屬子囊菌,為病原菌的有性世代,田間則以無性世代(Oidium chrysanthemi Rebenh.)為害茄子葉片。
病徵:主要為葉部病害,偶然發生於果實柄部,常於葉片上表面,形成白黴狀圓形斑點,並導致植株生長勢衰弱。

 

防治方法:

(1) 儘量避免密植,保持園內通風良好,可減少病害之發生。

(2) 發現病株,徒手拔除並燒毀。

(3) 本病害目前尚無正式推廣藥劑,參酌胡瓜白粉病的藥劑防治。

藥劑名稱 每公頃每次藥量 稀釋倍數(倍) 施藥方法 注意事項
10.5%平克座乳劑 0.3公升 3,000 發病初期開始施藥,以後每隔7天施藥一次,連續3~4次。 採收前3天停止施藥。
5%菲克利水懸劑 0.5公升 2,000 發病初期開始施藥,以後每隔10天施藥一次,連續3次。

採收前14天停止施藥。

12%邁克尼乳劑 0.25-0.35公升 4,000 發病初期開始施藥,以後每隔7~10天施藥一次,連續3次。

採收前3天停止施藥。

30%賽福座可濕性粉劑 0.3-0.5公升 3,000 發病初期開始施藥,以後每隔7~10天施藥一次,連續3次。

本藥劑試驗時加展著劑Rabiden-SS 3,000倍

84.2%三得芬乳劑 0.3-0.4公升 3,500 發病初期開始施藥,以後每隔10天施藥一次,連續3次。 1. 本藥劑試驗時加展著劑「全透力」3,000倍。2. 採收前9天停止施藥。
25%蹣離丹可濕性粉劑 1-1.25公升 1,000 發病初期開始施藥,以後每隔8~10天施藥一次,連續3~4次。 1. 藥液應噴於葉片上下兩面。2. 採收前7天停止施藥。
25%依瑞莫水懸劑 0.7公升

1,500 

   
10%得滅多乳劑 0.7公升 1,500 1. 藥液應噴於葉片上下兩面。2. 採收前2~4天停止施藥。  
25%布瑞莫乳劑 0.35公升

3,000

   
11.76%芬瑞莫乳劑 0.1-0.15公升 10,000 發病初期開始施藥,以後每隔10天施藥一次,連續3次。 1. 本藥劑試驗時加展著劑「出來通」2,000倍。2. 採收前3天停止施藥。
5%三泰芬可濕性粉劑 0.5-0.7公升

2,000

   
60%撲滅寧可濕性粉劑 0.5-0.7公斤 2,000    

 


3.青枯病 (Bacterial wilt of solanaceous plants)

病原菌:

Ralstonia solanacearum Smith (P. solanacearum) Smith

病原生態:

本病原細菌寄主範圍頗廣,可感染200多種植物,臺灣常見的寄主是茄科植物,另可為害落花生、天堂鳥花、草莓及紫蘇。本細菌為土壤傳染病菌,由根部傷口侵入植物體內,被害植株由根部釋放多量的病菌到土壤,感染鄰近健康植株根部,或經由灌溉水帶到其它田園感染。下雨時亦可由地上部傷口侵入,高溫多濕時才會發病。

病原菌可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土壤PH值在6.6時發病最嚴重,移植茄苗時,土壤殘株內的病菌可在根圈周圍繁殖,並藉根部傷口侵入,田間灌溉水,為加速病害傳播主要原因。

病徵:

危害葉及莖部。茄子植株發病初期,於白天高溫時部份葉片萎凋,夜晚或雨後恢復,經幾天後下位葉脫落,而上位葉與嫩葉繼之萎凋,最後全株呈綠色枯萎,因而取名青枯,田間病株後期呈現褐色,發病嚴重地區幾呈廢耕。切開莖地際部時維管束褐變,並溢出白濁色粘液。病株根部多呈褐色,迅即分解腐爛。

診斷要領:

將出現萎凋或全株萎凋枯死的植株,由近地際部的莖部橫切,可觀察到維管束褐變,如用手擠壓有白色黏性物溢出,則可診斷為青枯病。或將被害變褐色的莖部切一段放入清水中,可觀察到白色煙雲狀物由切口散出,為本病簡易診斷法之一。

防治方法:

(1) 採收前避免多灌水,注意在氣溫回升時,不能灌水,選擇排水良好園區種植。

(2) 避免茄科作物連作

(3) 使用健康移植苗。

(4) 以SH添加物或矽酸爐渣處理土壤。土壤處理需於定植前10天執行。

(5) 輪作水稻。

 

4.炭疽病 (Anthracnose)

病原菌:

Gloeosporium melongenae Ell. & Halst. (Colletotrichum capsici Sydow) Butl. et Bisby

病徵:

茄子發生炭疽病的情況極少,臺灣曾有報導茄子感染此病。受害茄子果實,表面產生黑色點狀,組織無法繼續增生,在尾端隘縮。成熟的果實表面感染炭疽病後,產生水漬病斑,後期病斑產生輪狀黑色小點,並有鮭肉色粘質釋出,為分生孢子。

 

5.疫病 (Phytophthora fruit rot of eggplant)

病原菌:

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
P. parasitica Dastur

病原生態:

台灣由於高溫多濕,冬季又乏低溫來降低病原菌之密度,疫病之發生一般十分猖獗。茄子果實疫病於適溫高濕(20-25℃,相對濕度90%以上時)之環境適合發生,全年均可發病,但以降雨頻繁之夏秋時節發病較嚴重,可能於短期內造成茄果大量罹病、落果。潮濕的環境有助於疫病菌胞囊與游走子的形成與傳播。與其他土壤傳播性病害不同,疫病之病勢進展往往是爆發性的,只要有感病之寄主、適合之發病環境、與少量之初次感染源,病害即一發不可收拾。

疫病之發生受環境因子中『水分』之影響最大,病害一旦發生,病菌在十數小時內就可產生大量胞囊,釋放幾游走子。病原菌如果因而侵入植株,誘發病害,只要兩三天就可出現病斑,再產生胞囊,循環不已。因此,疫病菌之病害史(disease cycle)需時極短,只需3-5天,病害傳播蔓延極為快速。

  phytophthora capsici之寄主範圍包括辣椒、甜椒、番茄、茄子、瓜類、康乃馨、滿天星、大理花、荖花等。p. pasasitica的寄主更為廣泛,臺灣有記錄者有50餘種。疫病菌之初次感染源可能來自

1. 灌溉流水中之遊走子。

2. 幼苗帶菌。

3. 土壤及前期作植物之殘體中之病菌。

疫病菌平常靠菌絲或厚膜胞子存活於土壤、或其他相鄰田園之寄主植物上,等降雨過久或灌溉過於頻繁時,導致土壤濕度飽和,誘發病菌產生胞囊及游走子。游走子可在水中游泳,或藉灌溉流水、或靠風雨吹送至遙遠之田園,侵入感染,誘發病害。

病徵:

果實被害,果實表皮初呈現褪色水浸狀塊斑,病斑褐化迅速擴展成大型圓斑,果實斷落,或整個果實掉落地面,病斑上略微長出白色霉狀物,病菌並向果實內部蔓延,切開後可見果肉褐化。果實於採收後,染病果實亦可能於儲運期間發病,而傳染至其他相鄰健果。

防治方法:

(1) 地面鋪設稻草,或覆蓋不織布、塑膠布等,阻斷病菌胞子飛濺至果實。

(2) 架高果實,清除罹病果實后燒毀或掘深溝掩埋,勿棄置於溝渠中。

(3) 藥劑防治:於雨季來臨前,灌溉水溝渠中,施用4-4式波爾多液,消滅游走子。


6.根瘤線蟲 (Nematode root knot)

病原菌:

Meloidogyne sp.

病原生態:

二齡幼蟲侵入根組織後固著取食後漸漸肥大,終生不再移動。被害部組織分化腫大呈瘤狀,以卵塊或二齡幼蟲在土中越渡不良環境。砂土及砂壤土發生嚴重,粘土不易發生。土溫20~30℃是其生長最適溫度。

病徵:

根瘤線蟲危害造成地下部根系呈現根尖萎縮,罹病組織分化成腫狀瘤,通常多數連接在一起,呈不規則腫狀瘤。後期根系腐敗。地上部則呈現生育不良,黃化萎縮、缺鎂、葉片數少、小葉、捲葉、結果不良、果實畸形等多種徵狀。

防治方法:

在茄子上目前無正式推薦之防治藥劑,可試用在番茄上之防治藥劑。

(1) 移植當日於畦上應開溝深15公分,任選下列一種藥劑條施之,施藥後可立即栽種藥劑防治:

a. 75%福賽絕乳劑600~1,000倍,每公頃每次用藥量2公升。對水生物、鳥類、蜜蜂毒性強。

b. 10%福賽絕粒劑,每公頃每次用藥量20公斤。對水生物、鳥類、蜜蜂毒性強。

c. 3%加保伏粒劑,每公頃每次用藥量60公斤。

d. 10%歐殺滅粒劑,每公頃每次用藥量20~40公斤。

e. 10%芬滅松粒劑,每公頃每次用藥量30公斤。

f. 70.6%普伏松乳劑,每公頃每次用藥量3公升。

(2) 10%托福松粒劑,每公頃每次用藥量15~20公斤。限於移植前施藥。

(3) 80%滅線蟲乳劑,每公頃每次用藥量100公升(全面處理),在砂質土壤園地施藥後,須過5天,方可播種或定植。

(4) 10%歐殺滅粒劑20公斤/ha+24%歐殺滅乳劑2公升/ha配合使用,移植當日畦上應開溝,深15公分條施之,即行覆土,施藥後可立即栽種。在移植第20天及第40天,以溶液行葉面施藥。

(1998植物保護手冊第164頁~第165頁)

 

7.茄子枝枯病 (Twing blight of eggplant)

病原菌:

Phomopsis revens具二型分生孢子【 新月型(α)及線型(β)】

病原生態:

病害的消長與栽培及環境因子有密切的相關,例如溫度、溼度、降雨、施肥及田間管理等因子,茲下一一加以介紹:

溫度:

溫度是主要決定發病時期的早遲和病害的擴展速度,溫度在10~35℃範圍內均可發病,但以25~35℃為最適合的溫度,較低的溫度(10℃)下,病原菌則停止活動。

溼度:

溼度過高時將有利於病害的發生,尤其在雨水期間茄園發生積水、栽培密度過高及田區雜草叢生下,導致通風不良,造成茄園溼度明顯提高的情形。

降雨:

降雨是茄子枝枯病發生的主要因子,尤其在雨後7~10天為發病的高峰期,降雨量越大、次數越多發病則有越嚴重的趨勢。

施肥:

施用氮肥較多者,茄子有發病較嚴重的情形,氮、磷及鉀均衡施用下,或增加有機肥料可減輕發病。

田間管理:

茄園如管理良好下,將能降低枝枯病為害。如果未進行整枝栽培,放任植株生長下,以致枝葉擁擠,則發病嚴重。

病徵:

茄子枝枯病主要發生在茄子的枝條上,有時也會發生在葉片上,惟在茄子的果實則未發現有病斑。而不同環境條件下,枝條會形成兩種不同的病徵:一種為溫濕度適宜時,感染部位之枝條上,先出現水漬狀略凹陷的退色斑,之後黑褐色小點逐漸變大,形成長橢圓形的病斑。表面密生黑褐色小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當病斑環繞枝條時,上部的枝條及葉片因部份組織壞死,則養份及水分無法輸送至感染部位以上的枝條,使得罹病處以上的枝條開始黃化乾枯,且發病處容易折斷。

另一種為在氣候乾燥,溫度過低或過高時,病斑較小,擴展慢,產生的小黑點較少。如果枝條僅部份壞死,壞死一邊以上的枝條都會枯死,健康的另一邊的枝條仍可見生機。如眺望罹病的茄園中,可見褐化枝條夾雜在茄園中,罹病的茄子枝條一枝枝的枯萎,仔細觀察受害枝條上的葉片已軟弱無力、萎凋下垂呈缺水狀,經夏日烈陽曝曬後,全枝葉片逐漸褐化乾枯。因其輸導組織喪失功能,致使其細胞快速死亡,故未形成離層,大部分的葉片仍然留在枯枝上,此與生理性的缺水萎凋的徵狀有些類似,這是茄子枝枯病的主要特徵。

防治方法:

(1) 清除並燒毀罹病株。

(2) 種子與種苗消毒,於種植前使用80%得恩地可濕性粉劑,1-2公克/公斤,種子拌種。

(3) 如果為購買穴盤苗,請於定植時,以50﹪得恩地可溼性粉劑與細土均勻混合後,施用於定植處附近



8.病毒病害 (Virus disease)

病原:

Cucumber mosaic virus

病徵:

一般在茄園間偶有發生,影響植株的生長勢,茄子病毒病在葉片上產生濃綠不均的病徵,嚴重時葉緣不整齊,新葉生長受抑制、畸型,然臺灣的茄子對毒素病的抗病能力甚佳,故田間未有大面積發生。

防治方法:

清除並燒毀罹病株。

 

9.細菌性軟腐病 (Bacterial soft rot)

病原菌:

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

病原生態:

發病適溫為25~30℃,因此多發生於高溫多雨的夏季,尤其當氣溫和土壤濕度均很高時,發病最為嚴重。大小植株皆會受害。病原細菌能在土壤中棲息相當長久,隨時可由傷口侵入寄主而引起病害,其次也可經由自然開口侵入。

病徵:

軟腐病為一細菌病害常在茄子果實受害部位造成水浸狀腐爛,腐爛後組織釋出汁液、崩解。

診斷要領:

罹病植株具軟腐病徵,挑取軟腐組織置於水中,可見雲霧狀混濁現象。


10.菌質病 (Phyllody)

病原菌:

Mycoplasma-like organisms (MLO)

病徵:

此病害於1986年在澎湖發現。受害茄子葉片產生畸型及花器葉化病徵,可經嫁接而傳播病害,葉蟬可能為主要的傳播媒介昆蟲,此一病害除澎湖外,臺灣茄子栽培區未有發現的記錄。


二、蟲害

1.二點小綠葉蟬(俗稱跳仔)

一年發生八至十四世代,成蟲喜歡於新生或嫩葉上吸食汁液,其產卵於嫩莖、葉柄及葉脈組織內,卵孵化後,若蟲與成蟲棲息葉背以刺吸式口器吸食葉液,其被害嫩芽捲縮不展,葉片先由邊緣呈淡黃色,以後逐漸向下皺縮枯萎,發生嚴重致使植株衰弱,開花結果不良。二點小綠葉蟬其卵為長橢圓形,無色透明,長約0.3 公厘。若、成蟲呈黃綠色,前翅半透明狀,近端各有一黑點。

防治方法

(1) 四周可種豆科植物做為保護植物或阻隔植物。並徹底清園,如雜草清除、剪修枝葉,使空氣流暢及陽光充分。

(2) 可參考使用植保手冊推薦茄子二點小綠葉蟬之防治藥劑有25%丁基加保扶可濕性粉劑700倍,每公頃每次用藥量1.2~1.7公斤,每周一次,採收前9天停止施藥或85%加保扶可濕性粉劑2000倍,每公頃每次用藥量0.5~0.75公斤,每周一次,連續不可超過四次,採收前9天停止施藥。

2.蚜蟲類

桃蚜

一年發生幾十代,低溫乾旱季節密度高,本蟲終年行孤雌生殖,胎生蟲為無翅型雌蟲,若蟲數過多或水份食物不足而需遷移時,始產生有翅型雌蟲,若蟲經四次脫皮而為成蟲,完成一世代時間甚短,本蟲能傳播植物病毒病害如菸草胡瓜嵌紋病、木瓜輪點毒素病、馬鈴薯毒素病等。一般群集於葉心部及葉背部吸取營養液,並分泌蜜露誘發煤病。

其形態有翅胎生雌成蟲,頭及中胸皆黑色,腹部背面有黑斑。翅透明,展翅長 5公厘。無翅胎生雌成蟲體色不一,有黃、綠、紅、棕等色,體光滑無蠟粉,觸角基部內方有瘤狀突起,角狀管細長,末端的 1半稍膨大,體長約 2公厘。



棉蚜

棉蚜喜乾燥溫暖氣候,多棲息茄子幼嫩葉背吸食汁液,使被害葉片漸枯黃、捲縮、嚴重時,則使植株萎凋造成生長不良,本蟲密度高時,因排出蜜露可誘發煤病,致葉片佈滿黑煤狀菌絲,影響植物發育生長。

其雌蟲有有翅型與無翅型二種一為有翅雌蟲:體為綠、黃、暗綠、橙黃等色,但背面皆有網狀斑紋。頭部黑綠乃至黑色,觸角暗色,較體略短,各節之基部灰白,翅透明,翅脈黃褐,緣紋灰色,腹部橙黃,但其後半漸呈綠色。角狀管黑色,呈圓柱狀,腳灰白,但脛節之下端及跗節為黑色,體長1.2~1.5 公厘,展翅約5.4 公厘。另一為無翅雌蟲:為暗綠或綠色,有時亦呈黑色,觸角基部白色,末節暗色,約為體長之半。腳黃白,其末端亦暗色。腹部膨大,背面有雲狀斑紋,角狀管短而黑。體長約1.5 公厘。稚蟲似無翅胎生雌蟲,但較小形,綠色乃至黃綠色。

蚜蟲以刺吸式口器吸取葉背之汁液。因體末端具蜜管,易誘發病,為害嚴重部位呈黑粘狀,被害嚴重者葉片常捲縮或萎凋造成植物生長不良。本蟲尚可傳佈多種植物之毒素病。

防治方法

上述二種蚜蟲可參考使用植保手冊推薦茄子棉蚜之防治藥劑2.8%畢芬寧乳劑1000倍;25%丁基加保扶可濕性粉劑700倍於蟲害發生時,每周施藥一次,採收前15天停止施藥。



3.南黃薊馬

其形態卵為灰白色,腎型;幼體蟲細長,初孵化時灰白色,漸漸轉成淡黃色至桔黃色;蛹淡黃色,觸角與足貼緊身體,胸背方具有翅芽;雌成蟲體長1毫米,淡黃色。觸角顏色第1節淡黃,第2節淡黃或金黃,第3節基部淡黃,端部淡褐,第4~7節褐色,但第4、5節基部黃色。前胸背板後緣長毛2對。前翅淡黃。足淡黃。雄蟲比雌蟲體色淡,體型小,腹部細窄。

成蟲及幼蟲於芽、葉、花、幼果等部位以銼吸式口器吸食危害,尤其嫩葉與新梢受害較嚴重,受害葉片黃化乾枯,茄株下層老葉聚集的薊馬尤多。田間受害茄葉可由主脈兩邊白色掰紋判白別,對於幼果的為害則群聚於果實與萼片附近吸食,造成白色或褐色條斑有如生鏽斑狀,嚴重時可使果實彎曲變形,影響品質價格甚鉅。

防治方法

(1) 可參考使用植保手冊推薦茄子南黃薊馬之藥劑有35%白克松可濕性粉劑1000倍;2.8%第滅寧乳劑1000倍;10%百滅寧乳劑1000倍;50%覆滅璊可溶性粉劑1000倍於薊馬發生時施藥,每隔7天施藥一次,採收前12天停止施藥。

(2) 每次摘除老葉後應予清除燒毀,以免薊馬再侵害植株。

(3) 利用南黃薊馬對藍色的偏好可設置或懸掛藍色黏板黏殺害蟲。



4.紅蜘蛛類

神澤氏葉璊

台灣位於亞熱帶, 氣候高溫多濕,適合神澤氏葉璊在田間快速繁殖,每星期約以 3 倍速率增加,目前本璊已成為多種作物上重要的害璊。根據調查高屏地區的葉璊種類主要以神澤氏葉璊為主,而只在屏東市與九如,和高雄縣旗山地區有發現二點葉璊外,其餘為神澤氏葉璊。

神澤氏葉璊其主要發生期是在每年 10月迄至翌年 1-2 月為其高峰期,剛好是茄子生長期,故危害較嚴重。神澤氏葉璊以為害老葉為主,當密度很高時亦為害嫩葉,造成葉片黃化,甚至落葉,影響植株光合作用,使植株生長勢減弱,降低茄果品質與產量。因神澤氏葉璊生活史短,世代多繁殖力強在施藥頻繁之情形下,易產生抗藥或耐藥性,使得防治效果不甚理想,造成農民很大困擾。

而上述兩種葉璊發生期多在乾燥溫暖的冬作。成璊與幼若璊喜於茄葉背面吸食汁液,造成葉片上密佈細小白點,接而黃化、褐化且乾枯,其增殖甚速,大量發生時影響產量品質甚大。

防治方法

可參考使用植保手冊推薦茄子璊類之藥劑有2﹪密滅汀1500倍防治之,於害蟲發生時施藥,採收前14天停止用藥。



茶細璊

茶細璊除為害茶與柑桔外,近年更成為多種蔬菜、花卉作物上的重要害蟲,茄株受害後心芽與新葉皺縮變形,葉片色淡,葉背呈光滑狀,尤其喜與果蒂部位聚集吸食,致使花果變褐脫落。

形態:

雌成璊橢圓形,體長約0.2 公厘,腹部末端平截,乳白色至黃綠色,半透明。體後部背面中央有一乳白色縱條斑,由前向後逐漸增寬。雄成璊近菱形或略呈六角形,扁平,腹部末端圓錐形,上翹,乳白至淡黃色,半透明。幼璊近圓形或菱形,乳白色或淡綠色,若璊紡錘形,淡綠色。

茶細璊為害似乎除了老葉外,都能為害。實際上,大多數的被害作物中,茶細璊主要為害心葉及幼嫩葉,已展開的葉片很少見其族群。

防治方法

可參考使用植保手冊推薦茄子璊類之藥劑或以25%新殺璊乳劑500倍,於害蟲發生時施藥,採收前14天停止用藥。

5.煙草粉蝨

俗稱白蚊子,屏東地區茄園發生之粉蝨多屬煙草粉蝨,其卵呈橢圓,黃褐色。若蟲淡黃綠色,二齡後固著葉上不動,成蟲有翅粉白,多停息於葉背且產卵。若蟲於葉脈附近吸食葉片汁液致葉片黃化乾枯。發生密度高時成蟲停於葉表,葉上似佈滿白粉,植株呈黃褐乾枯狀。

防治方法

可參考茄果類蔬菜煙草粉蝨或其他粉蝨像銀葉粉蝨等之防治藥劑。如2%阿巴汀可濕性粉劑1000倍,害蟲發生時7天噴藥一次,採收前12天停止施藥。2.4%第滅寧水懸劑劑1000倍,害蟲發生時7天噴藥一次,採收前6天停止施藥。9.6%益達胺溶液1500倍,害蟲發生時7天噴藥一次,採收前21天停止施藥。16﹪可尼丁水溶性粒劑3000倍,害蟲發生時7天噴藥一次,採收前21天停止施藥。10﹪賽速安可溶性粒劑3000倍,害蟲發生時7天噴藥一次,採收前3天停止施藥。上述藥劑任選一種防治之,且輪流施用,以避免抗藥性產生,且應遵守農藥安全採收期,避免農藥殘留,而影響消費者食用安全。



6.番茄斑潛蠅

俗稱畫圖蟲,成蟲體色黑黃相間,產卵於葉肉組織內,幼蟲孵化後潛於葉肉啃食為害,僅留上下表皮,受害葉片可見彎曲灰白之食痕,形成白色曲折之隧道食痕,嚴重時使葉片乾枯,全園枯黃,至使植株,生長受阻。老熟幼蟲跳至土中、落葉或隱蔽處化蛹。

防治方法

  在茄子上目前無推薦防治本蟲之藥劑,可參考使用75%賽滅淨可濕性粉劑5000倍,於發生時每隔7天至14天施藥一次,採收前7天停止施藥。

7.蛾類

切根蟲

幼蟲白晝潛伏於土壤中,夜間外出囓食植株幼嫩地際部,使被害植株因斷莖而倒伏,被害的植株無法再繼續生長,待作物成長後,因莖基部較堅厚無法切斷,幼蟲則會爬上植株,咬斷葉片或嫩莖,拖入土層中的隱匿處食用,老熟幼蟲土中化蛹。

其成蟲體長約20公厘,幼蟲體長約40公厘,灰褐色,體上無明顯斑紋,皮膚粗糙,有瘤突及剛毛。卵散生於葉上或土塊上,蛹在土中為棕色,蛹外有窩保護,成蟲均為灰褐色,長20公分左右。

防治方法

(1)種植前全園浸水7-10天後深耕曝曬以殺死土棲之害蟲。

(2)種植前及定植後可猜參考使用 0.5%芬化利粒劑,每公頃每次用藥量50公斤,種植前3天及定植後3天、10天各在畦上施藥一次,每次施藥後以鐵耙拌土約5公分。(施藥時必須戴手套); 2%加福松粉劑,每公頃每次用藥量40公斤,種植前3天及定植後3天各在畦上施藥一次,隔1星期再施藥一次,每次施藥後以鐵耙拌土約5公分,採收前10天停止施藥。(施藥時必須戴手套);5%陶斯松粒劑,每公頃每次用藥量30公斤,種植前3天在畦上施藥一次,並以鐵耙拌土約5公分,定植後1週再施藥一次,採收前10天停止施藥。

(3)地面施藥可參考使用 44..9%陶斯松乳劑1200倍、40.64%加保扶水懸劑1200倍、25%陶斯寧乳劑1000倍,種植後每隔10天施藥一次,連續施藥兩次,採收前15天停止施藥。

斜紋夜蛾(黑肚蟲)

斜紋夜盜為雜食性害蟲,故全年均可發現。雌蟲將卵產於葉背上,一百至數百粒成一卵塊,上覆母蟲之暗褐色尾毛,初孵化之幼蟲,有群棲性葉背啃食葉肉殘留上表皮,二齡以上之幼蟲,使葉片成不規則蟲孔或缺刻。幼蟲白天多隱藏於葉基間或土中,入夜後才爬至植株上取食為害,老熟後潛入被害株附近土中3~6公分處化蛹。

卵為淡黃色,饅頭狀,有放射狀之隆紋及橫線,直徑約0.5公厘。本蟲卵多產於寄主葉的背面,成塊狀,卵塊上覆有黃毛狀物;幼蟲一、二齡時,頭部黑褐,胴部灰褐,背線、亞背線及氣門下線皆為白色,且在氣門下線附近有圓紋。三齡以後,氣門上線成白紋,位於各節中央,其上有眼狀黑紋,體長約10公厘;蛹赤褐色有光澤;成蟲體長16~20公厘,翅展36~41公厘。體及翅皆褐色,頸板有灰色線,前翅之前半有灰白色細線數條,內橫線灰白色,其外緣略呈暗褐色,內方稍呈鉛色,環狀紋傾斜,灰白色,接近其旁之脈白色。腎狀紋前半略呈灰色,外線灰白色。外緣線白色,後翅白色,翅頂及外緣線暗色。

防治方法

(1)如發現卵塊或初齡幼蟲時,宜及時摘除及銷燬。

(2)利用性費洛蒙誘殺雄蛾棲群及減少雌蛾交尾機會。(每公頃設8個,高於植株頂端30-40公分,每月更新一次誘引劑)

(3)植保手冊上推薦斜紋夜盜蛾之藥劑有2.8%賽洛寧乳劑2000倍、2.8%畢芬寧乳劑2000倍、20%芬化利乳劑3000倍、10%百滅寧乳劑3000倍、25%二福隆可濕性粉劑1500倍、35%白克松可濕性粉劑3000倍等,任選一種防治,每隔7至10天施藥一次,採收前15天停止施藥。


番茄夜盜蛾

心梢被啃食造成許多蟲孔,被害枝枯萎,幼果被啃或蛀食則無法生長。成熟果被蛀食多於茄株生育初期於葉片啃食危害造成植株無法正常生長,莖部也會被啃或蛀食,花器被啃則無法發育,幼蟲蛀食茄果而失去商品價值。

卵呈饅頭狀,上部略細長,上端圓而呈淡綠色或淡黃色,卵面有綜隆起線,孵化前呈黑褐色,直徑約1公厘;幼蟲體色多變化,同一對成蟲所產之卵孵化所得之幼蟲體色亦互異,至少有15種以上之顏色變化。甫孵化之幼蟲灰綠色,待取食後,尤其3齡以後之體色遂不同。幼蟲之顏色,通常為綠色、深綠色、褐色、黃褐色、黃綠色或黑褐色,與取食之物有關係不顯著。

體背有三條黑色綜線,老熟幼蟲體長約36~38公厘,寬約4公厘;蛹赤褐色,腹部10節,尾端具二鉤刺,呈紡錘形,雌蛹生殖孔位於第8腹節腹面中央,後緣極形凹入,第9腹節腹面後緣極形凹入,甚或中斷;而雄蛹之生殖孔位於第9腹節腹面後緣中央,於其兩側各有一圓形突起,第8節腹面後緣呈直形,第9節腹面後緣近於弧形,而幼蟲於士中化蛹;雌成蟲一般色澤灰土黃,而雄成蟲則帶有粉綠色。

前翅外緣邊之翅脈間各有一枚小黑點,其反面具有帶狀褐色紋一條,前翅邊中央具有黑褐色斑點兩個。後翅黃褐色,中央有黑褐色斑紋一枚,外緣邊有黑褐色帶一條,腹背密生褐色絨毛,腹面則密生乳白色溶絨毛,體長約15公厘,展翅約25公厘。

防治方法

可參考使用40%加芬賽寧乳劑且加上蘇力菌2000倍噴灑,最好於下午2-3點時噴灑,每隔7至10天施藥一次,採收前10天停止施藥。



茄螟

成蟲產卵於嫩頭上,幼蟲蛀食嫩莖或果實內,蟲孔外堆滿了蟲糞,被害茄果呈不規則的孔洞且易腐爛而失去經濟價值。而老熟幼蟲於葉間或落葉、土中作繭化蛹。此蟲多為偶發性,發生時被害幼梢及漏出蟲糞之被害果宜摘除。本蟲為偶發性害蟲,但如在茄子田發生,則全田甚為普遍,生活史未明,1 年發生代數也不詳,但中部地區發生的月分以3~5月為多。

幼蟲蛀入為害,不易發現,但經由枯梢及被害果有蟲糞排出,可加以辨別,剖開受害部位,常可發現幼蟲。幼蟲黃褐色,頭部及前端黑色,背上有暗褐色的縱線,尾黑色,蟲體長約1.8~2公分。蛹附在葉上有淡褐色的繭包在外。成蟲為美麗的小蛾,體及翅均為白色,前翅上有黃色、紅色及黑色的紋點,長約 1公分。

防治方法

茄螟之發生於較乾燥之季節。而茄子上目前無推薦防治本蟲之藥劑,可參考使用茄果類防治蛾類之藥劑噴灑,但須注意安全採收期。


擬尺蠖

每年之世代數似為五、六代,幼蟲行走時以腹足與胸足相靠近體呈倒U型。主要發生於冬季之12月至翌年2月,南部發生較少,可能與氣溫有關,中部地區以5~6月,9~11月發生略多。幼蟲期約14~16天,蛹期約8天,成蟲壽命約14天,產卵量在800粒以上,卵期2~3天。幼蟲老熟後,即在葉裡作橢圓形之白色薄繭化蛹。

卵呈饅頭狀,淡綠色,直徑0.5mm左右;幼蟲全體淡綠色,胴部背面第二節以下,細縱線四條白色,略呈波狀,第五至十節之結合部,體伸張時呈白色,體自前端至後端逐漸肥大,第三、四腹節無腳,故步行時如尺蠖狀,但第八腹節有腳。氣門橢圓白色,體長約30mm;蛹頭、胸部黑褐,體暗赤褐色,小顎末端突出於第五腹節,觸角長達中腳之尖端,尾端圓筒形,略突出,末端有長形之鉤狀尾刺二個,此等之外側,另有短形鉤狀尾刺六個。體長約15mm;成蟲體及前翅灰暗褐色,後翅暗褐,但基部淡色。觸角絲狀,前翅中央有腕狀之銀色曲紋,外緣及緣毛皆暗褐色,後翅緣毛白色,體長12mm,翅展32mm。

防治方法

植保手冊推薦擬尺蠖之防治藥劑有:、25%拜裕松乳劑500倍、40%滅大松乳劑400倍、20%芬化利乳劑3000倍、3%蘇力菌可濕性粉劑1500倍、10%百滅寧乳劑3000倍、5%賽滅寧乳劑1500倍、58%乃力松乳劑1000倍等藥劑,每隔7到10天施藥一次,採收前14天停止施藥。


台灣黃毒蛾

每年可出現8~9世代,以6~7月族群密度最高。毒毛易引起皮膚搔癢及紅腫,成蟲晝伏夜出,卵產於葉背,卵塊成帶狀,20~80粒一塊,分為二排,上蔽黃色尾毛。其卵球形,初淡黃色,孵化前暗褐色,表面有不規則短隆起線,直徑約0.8 mm,卵塊成帶狀,20~80粒一塊,分為兩排,上蔽雌蟲之黃色尾毛。

幼蟲體長約25mm,橙黃色,頭褐色,胴部各節兩側有帶赤色刺毛塊,背部黑色,背線為寬縱帶,中央有赤色縱線,第四、五節背部中央各有黑色大毛塊一個,化蛹於絲質及鱗毛之繭內。蛹體短大,圓錐形,長約12mm,淡色,有光澤,腹端有纓狀尾刺。繭為不規則之橢圓形黃褐色,結於寄主植物之枝葉或幹部之間隙。成蟲雌大雄小,體長9~12 mm,翅展26~35mm,頭、觸角、胸及前翅皆黃色,腹部末端有淡橙色毛塊。

防治方法

(1) 清理園中雜草、枯枝落葉,減少棲息化蛹場所。

(2) 種植前深翻土壤,以使潛伏土中的幼蟲暴露於外,增加死亡機會。

(3) 夜間以黑光燈誘集成蟲。

(4) 人工拆除葉片上的卵塊,或幼蟲蛀入莖部後,即整段剪除。

防治曆

高屏地區茄子病蟲害發生及防治時期對照表


生育期 生育前期 本田期 採收期

生育日數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50

幼苗立枯病 ▼
       

青枯病
                       

白粉病 ▼ ▼
                       

病毒病害 ▼
                   

疫病 ▼ ▼
             

生育日數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50

註:   輕微發生   嚴重發生 ▼ 防治時期


結語

茄子栽培管理頗為費工,病蟲害亦多,但若依本文要點妥為運用,即可節省去葉人工,減少農藥使用量,確保產量,生產外觀品質優良、安全無農藥殘毒之茄果,讓消費者安心採購。此外,茄子栽培其病蟲害之族群變動,受溫度、降雨量、寄主植物、天敵及施用之農藥等因子影響;因此對於茄子的病蟲害的防治,應著重在預防,如發生病蟲危害時,要即時防治以免病情擴大。